读吧无错小说 > 盛唐挽歌 > 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

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


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

        人生常常充满了意外,第二天方重勇依旧没能顺利去“少年班”报名,因为弘文馆居然停课了!

        宫中出了一件大事!武惠妃猝然薨逝了!

        之前没有一点病危的消息传出来,可谓是说走就走,连遗言都来不及留下!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方重勇给吓坏了!

        前一天高力士还在跟自己暗示,有些犹豫建议李隆基扒灰环环的事情,要不要去办。

        结果今天宫里就传出武惠妃薨逝的消息。

        李隆基下令,中枢停止办公一天,国子监等附属学校,包括弘文馆在内,全部停课三天!

        难道是高力士把李隆基说动了,然后李隆基就顺势下毒解决了武惠妃?

        好可怕!

        方重勇顿时感觉遍体生寒。按道理说,李隆基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就动手吧,难道真的是巧合么?

        整整一天,方重勇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冥思苦想,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方重勇感觉,他有可能是小瞧李隆基的自私与狠辣了。

        ……

        当年,李隆基在兴庆宫内盖了一座楼,名叫“花萼相辉楼”,象征着与兄弟们情同手足,交相辉映。

        年轻的时候,他们兄弟几人,让皇帝李宪,隋王李隆悌等,整日在楼内饮酒赋诗,尽情享乐,还专门缝制了长枕大被,喝多了就睡在一起。

        关系真是好到穿一条裤子。

        但李隆基绝不允许他的哥哥弟弟们接触政治,这几人都是不参与任何政务的闲散亲王。

        如今,李隆基来到花萼相辉楼里,坐在床榻上抱臂沉思,面色忧郁。

        武惠妃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昨夜竟然突然暴亡,而且死因不明!一下子搞得李隆基十分被动!

        如果任由着谣言发酵,那么迟早会传出“圣人毒杀武惠妃”这样的传言。这是李隆基不想看到的。

        于是在武惠妃咽气没多久之后,李隆基便让高力士对外朝放出话来:武惠妃是因为看到了前太子等三王的鬼魂,惊惧之下给吓死的!

        他已经放出话来,至于朝臣们信不信,那就随意了。

        相信在这种事情上,不敢有人造次的。

        “力士,朕想追封武惠妃为皇后,你以为如何?”

        李隆基长叹了一声问道。

        高力士心领神会说道:“如此甚好,不如放出风声说欲立寿王为太子。”

        又是追封武惠妃为皇后,又是传出去要立寿王为太子,不得不说,高力士已经把李隆基内心的想法给摸透了。

        “嗯,就这么办吧。”

        李隆基微微点头,他发现高力士居然没动身,于是又加了一句:“去集贤院,把贺学士叫到这里来见朕。”

        贺学士就是贺知章,不仅字写得好,而且文章和诗赋都是一流水平。

        “武惠妃的悼词,由贺学士来写,再好不过了。”

        高力士轻声恭维道。

        “嗯,是啊。”

        李隆基木然的点点头,不知道是在伤心武惠妃的离世,还是在幻想着别的什么事情,似乎刚才在愣神当中。

        此刻他的心情有些复杂,好像为了一段岁月的流逝而感慨,又似乎是如释重负,肩上的包袱已经被卸下来了。

        “对了力士,忠王那边,如何?”

        李隆基若无其事问道,看都没有看高力士一眼。话题的跳转,似乎没有任何征兆。他经常就是这样,有时候李林甫都不能完全适应。

        只有高力士,总是知道李隆基在想什么。

        “回圣人,是挤掉李俶弘文馆名额的那件事么?”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问道。

        “对,十王宅那边,有什么消息传来?忠王有什么反应?”

        李隆基不动声色问道。

        “十王宅”位于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边的永兴坊和兴宁坊,现在还叫“十王宅”,后来更名为“十六王宅”,乃是唐开元十三年新建落成的,皇子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十王宅”表面上看,只是皇家修建的一处住宅而已。然而实际意义和与影响力却又非比寻常,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这些皇子们的权力,因为这座府邸,以及李隆基定下的种种规矩,而受到了极大限制!

        用“漂亮的牢笼”来概括,亦是不为过。

        为了杜绝皇室子嗣参与政治,李隆基的做法甚为严厉,不仅集中居住,甚至严格禁止诸王与群臣交结。

        府里府外都是李隆基派出的耳目,有些诸王们知道,有些则隐藏得很深,十王宅里一切举动,都被李隆基时刻监视着。

        因此,这些皇子们的日子,并不是太好过,甚至可以说很有些压抑。

        “广平王(李俶)并无不满,但……建宁郡王(李倓)似乎有些不服气,认为方重勇没有资格进入弘文馆学习。”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组织着言辞,说得很慢。

        对于这些皇子皇孙,高力士向来都与之保持距离,不轻易评价这些人。

        “这样啊。”

        李隆基若有所思。

        李俶也好,李倓也罢,甚至包括李系,之前其实都在弘文馆读书。看到自己的大哥被外人顶替走了,李倓心中不爽,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在他们看来,方有德不过是李隆基的一条忠犬,方重勇便是一条狗崽子而已。

        狗崽子跟他们这些皇子皇孙们一起入学弘文馆也就罢了,他们捏着鼻子就当没有这回事。可把李俶这个皇孙顶替掉,那就不能容忍了!

        “这样,南阳郡王(李系)与建宁郡王,一起罢学,后面不必再去弘文馆了。”

        李隆基摆了摆手,一句话就决定了两位皇孙的去留。

        “一次罢学三位皇孙,会不会让朝野非议呢?圣人这件事……”

        高力士凑过去小声询问道。

        “让他们去猜吧。”

        李隆基摆摆手,似乎不太想多说的样子。

        高力士躬身退下,心中波澜不惊。

        旁人都以为李隆基还沉浸在失去爱妃的痛苦之中,高力士却是明白,他的主人,大唐天子,坐镇长安的圣人,已经在布下一个局了。

        随着武惠妃的去世,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武惠妃,是压制太子的一张王牌。现在太子没有了,武惠妃也不在了,那个因为武惠妃而受宠的寿王,也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局面快要进入混沌,必须要开始进行下一轮布局,不然朝局就无法平衡。

        更重要的是,李隆基惦记他的儿媳,也就是寿王的正室杨玉环,已经要到茶饭不思的地步了。

        不下手,心有不甘;下手,又觉得步子稍微有点大,毕竟,当年寿王的婚礼,可是李隆基亲自主持的!

        一方面要掩盖自己权谋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还要把儿媳搞到自己床上,李隆基可谓是操碎了心。

        连带着高力士也整天担惊受怕。

        要是圣人出了什么事,那这大唐该怎么办才好啊?

        高力士满怀忧虑的思索着。至于杨玉环被公公扒灰会不会想死,寿王被夺走老婆会不会难受,他完全没有想过。

        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高力士怀着复杂的心情,将等候许久的贺知章叫到了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

        今年贺知章已经七十多岁快八十岁了,他是礼部侍郎,也担任集贤院学士。不过说实话,他在中枢存在的象征意义,也多过实际意义。

        现在也没啥需要他来处理的政务,因此贺知章的日子过得很是悠闲愉快。

        每天不是在上班摸鱼,就是摸鱼完了下班去喝酒。

        “圣人请节哀。”

        身穿绯红色朝服贺知章,已经两鬓斑白,但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有点瘦,身上甚至还带着些许酒气。

        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已经对什么事都看开了。每日都是无酒不欢,李隆基也习惯了,对此没有介意。

        “季真(贺知章表字)啊,替朕写一篇悼词吧。”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道。

        武惠妃么?

        贺知章一愣,心中微微不喜。

        朝中上下都知道武惠妃是什么德行,那简直就是个缩水和低配脑残版本的武媚娘。除了一身好皮囊以外,什么都没有,野心还大得吓人。

        听闻她终于死了,满朝文武都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担心数十年前那一幕武周故事重演了。

        然而,现在李隆基却要贺知章捏着鼻子写武惠妃的悼文,贺知章感觉被恶心到了极致。

        “圣人,要写个什么样的呢?”

        贺知章叉手行礼问道。

        这个问题很重要!

        盖棺定论,人死了就要给个评价,具体到妃嫔来说,就是所谓的身份!

        武惠妃是以什么身份下葬,至关重要,甚至关乎到皇权的继承。

        “朕要以皇后之礼下葬武惠妃。”

        李隆基沉声说道。

        “圣人不可啊!”

        贺知章一听就急了,要是以皇后之礼下葬,然后再让他这个集贤院学士来写悼词……这不是把他钉在耻辱柱上“流芳百世”供人“瞻仰”么?

        如今贺知章可以说生死都已经不太在意了,只是这个身后事的问题,他不能忍受。

        晚节不保,说的就是这种。

        “有什么不可的?朕的话,你们就当是耳旁风么?”

        李隆基不悦呵斥道,脸上乌云密布。

        “微臣不能奉诏。”

        贺知章躬身一拜,弯着腰长拜不起。

        看着对方略有些佝偻的身形,还有已经斑白的两鬓,李隆基亦是心软了。

        既然有这么多人,何必为难一个半截都在土里头的老人呢?

        “罢了,退下吧。”

        李隆基叹了口气,无奈摇头说道。

        写悼词这种事情,别人不是不行,而是没有贺知章这种逼格。

        群臣们要面子,他这个皇帝不要面子么?

        等贺知章走后,高力士忍不住小声问道:“弘文馆现在多出两个名额,圣人的安排是……”

        “让哥奴送两个子弟进去读书吧,反正都是混日子。”

        李隆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

        弘文馆的历史相当辉煌!

        当初李二凤即位第二个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书二十万卷,设立“弘文馆”,即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

        一时间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英才。每次出征,二凤都会与弘文馆谋士们商议军机大事。这里便是参政议政的快车道,只要被帝王赏识了,马上便可以上位。

        然而那些早已是昨日黄花了。

        开元年间,弘文馆衰落的迹象十分明显,其参政议政的职能,已经被集贤院所夺走,仅剩下藏书与教授学生这两项职能了。

        三日之期已过,方重勇独自来到太极宫宫城墙外。在出示了“入学证明”后,他被值守的金吾卫官员带到了门下省的地盘。

        弘文馆就在皇城内,但具体情况却是一言难尽。

        弘文馆在长安有两处:第一处位于太极宫内弘文殿侧,后定于门下省南部,第二处位于大明宫日华门外门下省东部。

        还有一处在洛阳。

        这都是方重勇向李揆打听到的,至于洛阳的弘文馆这哪里,有什么用,他不知道,也不关心。

        门下省是唐代中央的审议复核机关,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参议国家大政,并负责审核政令,签署奏章。

        中书省所拟政令文书,须经门下省审验,通过审核的交付尚书省执行。

        理论上说,凡违反法令、制度、礼仪等不合格的,门下省则有权封驳,要求重新拟订。凡大臣的奏章,也须经门下省审验,再交付中书省上呈皇帝,有不妥当的,也发回重写。

        只是理论上。

        总之,弘文馆就在门下省,可见他已经贴近了大唐决策中枢的最核心!

        一位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的儒雅文士接待了方重勇,然后带着他七弯八拐的来到位于太极宫的藏书楼前,将桌案上一个并不算很大的纸卷轴交给了方重勇。

        “我乃大学士王缙,这个是你念书的课本。”

        王缙微笑说道,很是亲和热络,没什么架子。老实说,像方重勇这么小年龄入学弘文馆的学生,背景都不会很简单的。

        “内容好像也不是很多嘛。”

        方重勇拿起所谓的卷轴书课本,在手里比划了一下,不以为然说道。

        就这么个“卷啊卷”的卷轴书,能有多少内容呢?

        他不用十天就能倒背如流!弘文馆里的教学真是松懈得丧心病狂啊。

        方重勇不免有些轻视起来。

        “呃,伱好像没弄明白。这本,只是课本的目录而已。真正的课本是《初学记》,在那边一连串的书架上全部都是,你需要哪一卷就拿那一卷,看完再放回去。”

        王缙指着藏书楼进门左边那连着好几排的书架说道,有些书放在书架高处,方重勇根本就够不着,卷轴书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不是说在弘文馆混资历很容易的么?

        方重勇一脸疑惑看着王缙问道:“课本就只有这些了对吧?”

        “呃,那一片也是。”

        王缙忍着笑,指着右手边那一片书架说道。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1780/1780564/116558099.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