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德云小师爷 > 第321章 震惊全场

第321章 震惊全场


  差一点,怎么办?

  相声手艺还能怎么办,延长垫话,再塞包袱进去呗。

  胡炎语气沉稳,吐字不停。

  “……所以说,咱们相声这门传统手艺,传承很重要,当然也需要大伙多捧场,多支持。”

  “咱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叫《张双喜捉妖》,大伙听名字就知道,里头有妖、有鬼,什么都有。”

  胡炎一扫台下的同行,又话风一转:“当然,咱话说头里,这不是宣传封建迷信,讲的是因果报应,完全是教人行善,劝人学好。”

  “有人可能又会说,‘因果报应’这就是封建迷信,科学道理根本解释不了的玩意儿。”

  “如果列位有人这么想,那我可得拦您一句,如今是世道太平,科学发达,但大千世界的种种,好些事儿,用科学道理依然解释不了,对不对?”

  “如果您还不认同,那我就给大伙举个例子,不说假话、空话,说一件真实的事情给大伙琢磨琢磨。”

  胡炎满脸真诚,言之凿凿,让不少观众都聚拢着耳朵。

  “这事儿怎么真实呢,因为它就发生在我家隔壁,就在我眼巴前的事儿。”

  “我家隔壁是什么地方?”

  “医院。”

  “那件事儿就发生在这家医院,当时事情一出,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来多少专家反复的研究,最后没办法,根本解释不了为什么。”

  “勾子”一抛,观众们更拢神了。

  不少人心里还在猜测,是闹鬼了?还是感染病毒了?

  胡炎不管他们,继续道:“医院大伙都知道,那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地方,老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自古以来,这么些大夫、医生,都是功德无量的人。”

  “现在医学发达,医院里头都分很多不同的科室,什么治感冒的,治骨折的,抢救的等等。”

  “前面说的这件科学家、医学家解释不了的事儿,就发生在这家医院的重症室里头。”

  “具体什么事儿呢?那就是这个重症室,每天一到上午十一点准死人。”

  “诸位可能疑惑了,重症室住的都是得了重病的人,死了也正常。”

  “可是不对。”

  “诸位您想啊,每天准时准点的死人,而且还不止死一个两个,得再重的病也没这么个死法的呀。”

  “这事儿太蹊跷了。今天死五个,明天死三个,这医院受不了,赶紧上报吧,请科学家、医学家、警察之类的专业人士,赶紧来研究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很快,从全国各地调来好些个专家,这样研究,那样分析,最后傻眼了。”

  “因为一切都没问题。”

  “什么卫生环境消毒,打的针,用的药,做的手术,都没有问题,可人还是这么继续死者。”

  “这就是发生在眼跟前的事儿,科学道理解释不了。”

  胡炎说到这里,停住话头。

  扔勾子勾观众,你把人带沟里来,总得给点时间让他们去发挥想象力不是?

  当然,也不能让人多等。

  几秒过去,就在观众自己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这么循环几次后。

  胡炎用毫不在意的语气,稍带着提道:“当然了,后面也研究出来了,那就是重病室的清洁工每天中午十一点到这里搞卫生。”

  “一进去,把插头拨了,好用吸尘器,搞完卫生再给插上去。”

  “噗嗤~”

  “哈哈哈~~~”

  “吁吁吁~~~”

  包袱一抖,所有观众全都笑喷了,连同行们好些都没忍住。

  胡炎站在舞台上,也看着台下嘿嘿直笑,同时心中大定。

  有这波动静,就说明所有人都已经把被郭德刚坑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现在是自己的主场,可以正式使活儿了。

  剧场实在太大了,到了正活儿,那就得让所有人听得清清楚楚才。

  胡炎不再犹豫,当即运气定音,手里紧握醒木。

  “闲话少说,咱们书归……啪……正传!”

  口吐莲花,好似春雷滚滚。

  醒木惊魂,比作冷风扑面。

谷穅</span>  就这一下功夫,顿时将全场人的心神拢归台上。

  正式开书,胡炎不似之前白话那般随意,而是拿腔捏调,始终保持抑扬顿挫的节奏。

  “给您这段长篇的单口相声,叫《张双喜~捉妖》。”

  “什么时候的事儿呢?清朝乾隆年间,发生在燕京城。”

  “这地儿在哪儿呀?西直门外~高粱桥。”

  胡炎语气一降:“也有叫高亮桥的。我们有一铁片大鼓‘高亮’原始说的就是这儿。”

  “说当初有一员大将叫‘高亮’,那年燕京城恰逢大旱,城里的水都让龙王给带走了,这高亮将军就去追那水,结果水追回来了,但小将军军英勇就义。”

  “后人为了纪念他,这桥就叫‘高亮桥’,再之后,年深日久的就改名叫高粱桥,这是民间的传说。”

  “啪!”

  胡炎醒木一拍:“想当初,这西直门外~高粱桥,风景迷人,天青水碧,鸟语花香,小溪潺潺,踏青的好去处,十里长地,好看之极。”

  “就在高粱桥的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家境不富裕,富裕的人家都住城里头啊,住城外的那都是穷人家,不趁钱的。”

  “这姓张的人家,家里三口人,丈夫、妻子,带着孩子。”

  “丈夫叫张大愣,大老爷们一米八的个儿,指何为生?以打八叉为生。”

  “什么叫打八叉呢?就是什么都能干。打短工也行,木匠也行,瓦匠也行,你说种地就种地,赶车就赶车,什么活儿都能干,旧社会管这种人叫‘打八叉’。”

  胡炎一笑,补了一句:“搁哪儿都是块材料。”胡炎又补了一句,“按咱现在时髦的词儿来说,也就是‘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

  “噗嗤~~~”

  “哈哈哈~~~”

  “吁吁吁~~~”

  前面逐渐沉浸到故事里的观众,顿时又乐了。

  胡炎表情不变:“媳妇呢,姓李,俩口子有一小小子,就叫张~双~喜~!”

  “孩子可爱,聪明,小胖小子八九岁儿,人见人喜。而且这孩子呢,嘴还甜。没事就站在门口,见到街坊四邻,都会打招呼‘二大妈、三大叔’!”

  原本正经的讲故事,可就在这两声称呼,从胡炎里的嘴里一吐出来,全场顿时傻眼。

  “怎么有小孩儿的声音?”

  观众的目光,不自觉的在舞台左右去寻找。

  可惜,偌大的舞台上,再怎么仔细看,都只有胡炎一个人站着。

  外行人疑惑,可是后台和台下的内行人,则纷纷吃惊。

  彼此一对视,从同伴眼中看到都是……惊讶。

  瞬间,他们便明白了,心里蹦出的都是同样两个字:口技!

  “口技”一门的手艺,比相声门历史可悠久太多了。

  普通人都以为口技是源于春秋时期。

  因为那会儿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叫“鸡鸣狗盗”,课文就有。

  但其实“口技”,最早是从原始社会便有了。

  那时的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食物全靠野果和打猎。

  而打猎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为了能提高效率,祖先们琢磨出来一项技能,叫“口啸”。

  比如猎杀到了一只野羊,却遇到了狼,那就模仿老虎、狮子这些更大野兽的声音来驱赶。

  再之后,这门技能精细出来,才有了后来的“口技”。

  当然,抛开口技门不讲,它同时也是传统相声艺人的“十二门功课”之一。

  以前的艺人,甭管精不精通,至少都得会一点点。

  只是一百多年过去,再看如今的相声门,成千上万的艺人中,还有几个人会的?

  更别说能这门手艺,能使到台上那年轻人这般火候的。

  意外。

  太出乎人意外了。

  今晚的演出,进行到现在,德芸社能全程保证“濒失”,就已经让他们意外了。

  此刻,再见一门“口技”,更是意外中的意外。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1799/1799413/708390444.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