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太宗上位计【四】 熟练掌握一门叫做欲……
【在长安之中的代王府邸之内,方才演得意犹未尽还没演够本的推辞大戏此刻来了个续,大家彼此都十分入戏。
周勃再次掏出天子印玺,跪拜奉上。
刘恒先面向西方辞让两次,再面向南方,又辞让了三次,群臣也积极配合刘恒的表演。
五让天下之后,刘恒终于“勉为其难”地松了[kou],表示自己可以尝试一下接过皇帝这个重任。】
好一个“五让天下”,好一个勉为其难。
始皇帝自己没经历过这种事,因此听起来十分津津有味。
其中道理,他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但是都是人[jing],稍一分析,还能不明白刘恒此举的真实意图吗?
始皇帝深深叹了[kou]气。
天幕方才说什么来着,刘恒在那什么高帝四年才出生,那刘邦十二年就去世了,算来刘邦去世的时候刘恒能有多大?结果在远离都城的偏远代地竟然能有如此手腕与敏锐度。
饶是始皇帝也不得不承认,也许当真是天赋异禀吧。
今天也是羡慕别人家儿子的一天呢。
【至于刘恒为什么要屡屡辞让,渭桥推辞还不够,到了代王府邸还要再来这么一出?当然不可能是真心推辞啦,不然他为何要千里迢迢跑来长安,他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了?
这个时候,汉文帝这朵在中华史册之上傲然绽放了两千多年的盛世白莲花皇帝终于悄然显露出了其真容。
白莲皇帝要诀之一,[shu]练掌握一门叫做[yu]迎还拒的艺术。】
天幕之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Q版画面。
画面之上,一个穿着汉初诸侯王服的小人正在跟跪拜的众人屡屡回礼。
而那个画面中心显然是代表着刘恒的小人头上,是一朵硕大无比的白[se]莲花。
小人旁边还特意放大写了四个大字:单纯、无辜。
刘恒:……
什么[yu]迎还拒,怎么说得这么让人感觉奇奇怪怪的呢。
这下,原本还不明白什么叫做盛世白莲花的诸位做古之人,顿时心领神会了。
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形象?
这不就是他们大汉的孝文皇帝本人最真实的写照吗?
【皇帝之位嘛,那是要坐的,但是姿态一定要摆好,休想将任何一[kou]黑锅扣到他的头上,也休想在彻底将所有人拉下水之前授人以柄。
我可从来没有过任何不臣之心哦,既没想过要入主未央宫,也没想过要承继高皇帝之宗庙,更没有想过要接受天子印玺。都是这些胆大妄为的臣子们自作主张,非要将这玩意塞到我的手里的呀。我实在是勉为其难,无可推拒。
如此一来,便是有任何变故,反正跪拜在他面前的这些功臣集团的股肱之臣们,有一个算一个,[xing]质比他可恶劣多了哦。
从此之后,当皇帝之前先搞个三辞三让成为了非正常即位的皇帝上位前的标配,成为大家不宣之于[kou]的默契。】
刘邦闻言,简直是大喜过望。
没错没错,这才是乃公的好儿子嘛,浑身上写写满了乃公遗风呀。
尚是皇后的吕雉:……
而高祖朝的功臣集团的众人虽然此刻并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却也忍不住纷纷沉默。
不必再多说什么了,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之后的种种腥风血雨了,总之肯定跟他们原本的计划不说南辕北辙吧,至少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难道,陛下这么多儿子里,最好搞定的,竟然还是太子殿下不成?
【在功臣集团的簇拥之下,他们火速“清理”了此刻还霸占着未央宫的后少帝,而后迎刘恒入主未央宫,昭告天下,从此正式成为汉朝官方意义上的第三位皇帝。
而获得了行政权的刘恒目标明确,政令老辣,直指要害。其发布的第一道诏令,便是任命代国旧臣,力挺他来长安接受皇位的宋昌担任卫将军,接管长安城南北二军的指挥权,控制了长乐宫与未央宫的警卫力量,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殿门的守卫工作,彻底将宫廷警备力量纳入了自己的管辖。
从此汉朝政治格局变成了以文帝代国旧臣所代表的宫廷势力、功臣集团及刘姓诸侯王角逐的主场。】
刘贺就不明白了,没错呀,他也是打算这么干的呀。
给长乐宫守军换上自己的人,然后他就被换了呀。
【而汉朝,尤其是汉初南北二军及殿军的重要[xing]不言而喻。可以说,谁掌握了南北二军,谁就能掌控长安城,而谁掌握了殿军,谁就能控制宫廷。
因此,在发动宫廷政变之时,周勃等人首先撕开的[kou]子,便是长安城北军,北军有五万兵力,是长安城最重要的军力来源。也正是因为北军军权的成功夺取,导致吕氏外戚跟被杀[ji]一样轻而易举地被打败,连挣扎都没来得及挣扎。
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文帝自然不可能让故事重演,终文帝一朝,宫廷守备力量始终牢牢掌握在代国旧部的手中。】
吕雉简直忍不住抚了抚额头。
虽然从之前的天幕之中,她已然预料到了吕氏家族惨烈的下场,但是这跟杀[ji]一样轻而易举被打败,也实在是让她始料未及。
不是,她都已经为吕氏一族准备得这么充分了,你们好歹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之类的,怎么听起来这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戮啊。
看来如果想要保住吕家,还是得另想办法。
侄子们看起来十分不靠谱的样子,她是不敢再倚仗了。
【数十年之后,武帝晚年,戾太子刘据起兵之时,也是跟诸吕之变之时的周勃等人差不多的路子。即抢占武库,而后以北军为突破[kou],将自己武装起来。可以说,战略及准备之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汉朝宫廷政变的必经之路。
不过比较倒霉的就在于,一方面,托他那位干啥啥不行,拖后腿第一名,贪污挪用北军一千九百万军饷的表哥公孙敬声的福,导致掌控北军的昔年卫霍旧部对于太子势力并没有格外的亲近。在刘据亲自来到北军军营颁布符节之时,北军使者只受符,而未出兵。
另一方面,更倒霉的地方在于,他爹是制度小天才汉武帝,生平最喜欢搞制度建设,里里外外搞了一通。没错,汉武帝把南北军也改革了。裁撤南军,改革殿军,增加了两支天子侍卫禁军,由皇帝直辖。改革北军,增设俸禄两千石的八校尉,互不隶属,统率常备[jing]兵,也由皇帝统一直接管辖。
因此,刘据面临的夺兵权剧本难度直接飙升到了地狱级别。
所以,刘据政变的失败,也未必就是他本人太菜,剧本难度不一样了啊喂。】
刘彻:……
在一阵沉默之后,刘彻很快便抓住了重点。
什么?
公孙敬声竟然敢贪污他大汉北军的军饷?
过分,砍了,都给他砍了。
卫青与霍去病沉默以对。
陛下,不要以为他们看不出来,你这其中绝对有一大半是泄愤的成分在的。
但他们却也并不会阻止。
贪污军饷?还贪污了一千九百万?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而汉朝前面几任皇帝及吕后等人眼前就是一亮。
还能如此!
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学会了学会了,他们这就照葫芦画瓢搞个南北军改革!
【话说回来,在搞定了宫廷守卫之后,汉文帝开始着手巩固皇位。毕竟皇帝虽然当上了,但是这皇位它四面漏风啊。长安城中,刚刚发动了一场血流满地的宫廷政变的功臣彻侯们仍旧居住在长安城北阙,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安分的样子,但是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勾结在一起,又一次发动宫廷政变呢?
长安城外,实力强大的诸侯王们与刘恒同宗,大家都留着天子血脉,凭什么是你曾经这个要啥啥没有的代王当皇帝呢?诸侯王们,尤其是曾经在诸吕之变之中在外发兵助阵的齐王一脉的诸侯王们对皇位更是蠢蠢[yu]动。
更不要提[ri]渐强大的匈奴外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列位原本美滋滋享受了新皇封赏之后安然各回各家的诸位开国功勋们听闻天幕此言,顿时觉得背后发凉。
怎么感觉被什么人盯上了呢。
其实早在天幕刚刚出现,听到天幕说代王绝非好拿捏之辈之时,他们之中便已有人感到后悔。
可惜,木已成舟,他们如今也只能扼腕叹息。
如今又听到天幕如此说,顿时更是哀叹不已。
难道说,他们引狼入室了吗?
刚刚登基没有多久的刘恒闻言,顿时一怔。
没错,他正在忧心如何解决这些聚集在长安的“功臣”们呢。
即便自己承认了他们的功劳,表彰他们是正义之举,捍卫他刘姓江山,但是……
诛吕之变的前车之鉴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作从没有发生过。
要知道,诛吕之变的时候,长安城所有的彻侯们可基本都倒向了周勃等人,结果如何,有目共睹,已足够令人触目惊心。
【文帝的[cao]作堪称[jing]妙绝[lun],游走于诸侯王与军功集团之间,两面开花。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易侯邑”以及“令列侯之国”诏的颁布。】
只听天幕这么一提,刘恒顿时眼前一亮。
没错,就是他们都集中居住在长安北阙的原因。住这么近,通传消息实在是太过于方便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又背着朕密谋些什么呢,必须防范于未然。
让他们都滚回自己的封地去就再好不过了。
理由他顿时都已经想好了。
封地的税赋千里迢迢运到京师来多么劳民伤财,封君们呆在长安也是无事,为民生计,还是赶紧回去吧。
打定了主意,刘恒决定即[ri]就要颁布诏书。
毕竟那些彻侯们可也都是人[jing],听到天幕如此说,拖延只会对自己不利。:,,.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1826/1826019/11111030.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