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流放海外
第174章 流放海外
赵有福离开汴京城,除了躲几天。
同时,也是替梁莘来这边看看,鼓励宋军努力作战。
西夏这边打的规模只有够大,汴京的人就不会有兴趣去讨论什么宗室之类的事情。
赵有福到的时候,梁师成也到了,还带着一万精锐。
两人一见面,就让身边人都闪的远远的,两人躲进军营中的一处安静的地方。
“兄怎么突然来这里了。”
赵有福微微叹了一口气:“弟不在汴京这段日子里,咱家莘哥儿可是能折腾了,他躲在龙壁后面,替官家主持朝政。前些日子呢,以宗室藏匿甲胄近千副有理由,拿了官家的剑给我,我去把宗室杀了二百多。”
“二,二,二百多?”梁师成也是吓了一跳。
原本他还以为,自家儿子在汴京娶了亲,应该是享受富贵的时候。谁想这么能折腾。
赵有福又说道:“这是诏书,咱家莘哥儿写的,重赏西军、河湟各军、永兴军中各军,重赏几十位将领,为数百武官升职、重赏,所有士兵重赏。石堡所得,无论多少,献礼官家一束,其余用于赏赐士兵,然后让打,和西夏打。”
梁师成感觉满头都是汗。
他已经完全不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赵有福继续说:“莘哥儿说了,若是有可能,发兵包围西夏重镇,引西夏来救,然后埋伏西夏兵,一定要有杀敌过万的战绩。”
“这事。”
两人都不是那种能打仗的人才。
论书画,梁师成还是有点水平的,论鉴宝,赵有福有一套。
可打仗,他们不行。
但有人行。
两人讨论了一会,没聚将,只是把吕惠卿还有折可适找来了。
那把剑,肯定是不能赐给折可适的,摆在明亮处,还要派四名禁军护卫者。
梁师成先许诺:“将军,一切有劳,若能让官家开心,杂家必重谢你。”
折可适没接话,只是默默的看着诏书,脑海中浮现的是这一带的地图。
诏书。
折家有不知道多少份诏书在家里存着。
折可适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强硬的。
以前的诏书,就算是要和西夏作战,那怕是几年前,平夏城之战,几乎打成了血肉磨盘,诏书中的语气都透着一丝……怂。
而这一次,强硬。
无比的强硬。
钱、粮、军械,全力支持,要求放开了打,若是不敌,汴京城十万禁军随时准备出征支援,一定要打出大宋的威风来。
折可适侧头看一眼摆在贡桌上的那把剑。
官家的佩剑。
折可适张了张嘴,没说话,他不敢说。
因为依他推演,最适合的莫过去……兵围夏州。
这时,吕惠卿开口了:“我看,打夏州,夏州是西夏重镇,而后复夺灵州,兵压银州。”
银州是宋名,西夏人称为兴庆府。
也就是西夏王城。
西夏不比大宋,真正有价值的城池也就那么几个。
折可适听完后,低声说道:“靠我一人不行,不敢兵压银州,我只是想围了夏州。”
“围呀,这里有人去搬兵,诏书上不上写,禁军十万随时待援。”
“请大帅派兵支援。”折可适只说这么一句。
“等,等一下。”
<div class="contentadv"> 赵有福虽然有些底气不足,但还是翻出一本书。
书名《三国演义》
这个时候,拿出话本来干什么,折可适有气,但忍了。毕竟赵有福此时是拿着官家的佩剑,还有诏书来的,惹不起。
赵有福快速的翻翻:“看这一段,我看了很有趣,诸葛亮骗司马懿,让司马懿去截他的粮道,然后设下埋伏。咱家是说,咱不是抢了西夏军的粮草,设个局让他们往回抢,难道不是一计?”
计?
折可适抢过赵有福正读的书,认真一翻。
他悟了。
赵有福懂什么计,这是计中计,依旧包围夏州,但让西夏人感觉这是计,再引诱西夏人来夺粮,那么就可以找一个更完美的地方,给西夏人设下大埋伏,若是往西呢,借助种师道与河湟的兵马。
击鼓、聚将!
折可适这一计,可以算是千里之计。
夏州在延州的北边,约三百里。
灵州在西北,约四百里。
主战场,他却选在石堡往南,庆州往北的一处,不在西夏,则是在边境线以南五十里。距离延州,也就是再往西约四百里。
这一片连起来,就是千里之地。
需要调动的兵马,至少二十万,而且需要西军主力不低于五万战兵前来相助,才有把握消灭来夺粮的西夏军。
这里距离西夏应理州,以及西夏军主力,也就是往南三百里。
西夏人肯定会上勾。
就这样,折可适从赵有福手中,借来了全部的《三国演义》眼下印刷品,只到白帝城。不过对于折可适来说,够了。
他把这书,当成一部兵书来读。
本就是名将。
看这书,别有滋味。
这不是普通话本。
再说汴京城。
辽国的使节到了,还带着西夏的使节。
大宋太常寺依礼迎接。
赵佶呢。
在太常寺迎接辽国与西夏的使节之时,正在桃源阁听戏。
这是来自江南的戏。
对于赵佶而言,是新鲜的玩意,此时暂被命名为南戏,与原先汴京城的杂剧而言,有些不同,虽然有些唱的内容赵佶是江南一带的方言,赵佶只是勉强能听懂,却因为这是全新的模式,也是感觉很有趣的。
至于宗室流了多少血。
赵佶手边连个数字都没有。
宫里的太监没人上报,朝堂之上无人提及,赵佶唯一知道的就是,那些敢于窥视自己皇位的亲戚,已经被解决了。
他又可以开心的玩了。
梁莘,此时在码头上,为章惇送行。
章惇,因为当年与朱太妃那一封秘约,被贬流放海外。
而简王,赵佶则非常宽宏大量的,只是训斥几句,然后命其安居于家中,朱太妃嘛,搬到宫中偏僻一点的地方,只配了一个老嬷嬷,以及两个曾经朱太妃入宫时从家中带来的老宫女。
白谔,升为宫中大总管,主管宫中一切大小事务。
码头上,章惇一脸的凝重。
他想劝梁莘几句,却看着梁莘和自己四子章援聊的那么投入,也打消了劝的念头。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2290/2290581/11578861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