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262章 军饷与宗室

第262章 军饷与宗室


第262章  军饷与宗室

        “微臣明白,还请陛下放心,到时候定让都察院派遣巡边御史督察发放粮饷之事。”

        还未等汪应蛟表态,刘一燝等人纷纷发言立志起来。

        九边欠饷问题一直是内阁最为头疼的事情,如今户部的钱粮充足,他们自然乐意解决这个问题,毕竟谁也不想把那些大头兵惹恼,万一引发兵变就不好了。

        听着内阁的表态,朱由校也是颔首同意。

        他心里清楚,这些欠饷等真正发放到底层兵卒手里,都不知漂了多少遍了。

        只是他决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发军饷,兵卒拿的少,总比不拿饷银强吧,发欠饷至少会给他们一个希望,让他们先有希望活下去,不至于把他们逼反。

        要知道明末造反的头目,大部分都是从边军活不下去了才跑去造反的,他们的身份都是朝廷记录在册的,不然他们也不会给自己起各种名号用了,都是为自己身份打掩护用的。

        因此在朱由校看来,只要稳住边军按时拨发饷银,边军就不至于被淘汰没落的这么快,不仅可以提高朝廷边军的战斗力,还可以变相减少日后叛军的力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诸位爱卿,边饷每年花费巨大,但朕有一个疑惑,朕记得嘉靖朝九边军饷只要几十万两即可,为何现在就要数百万两呢?感觉越发不够支撑?”

        九边军饷日积月累,已然成为朝廷的严重负担和隐患,但他们拱卫边境,抵御蒙古,朝廷又不能不用,只能不断去填这个窟窿。

        只是这个窟窿咋这么大,哪怕朝廷财大气粗,也扛不住每年辽东跟九边七八百万两银子的花费。

        这个情况在场诸人都有了解,但要说谁最有发言权,当属于兵部尚书王在晋了,他之前就是兵部左侍郎,对此事也有过了解。

        朱由校也把目光投向了他,眼神中透露出询问的眼神,王在晋感觉到了众人以及皇帝目光灼灼的眼神,见状站起身来解释其中缘由。

        “陛下,九边重镇历来被朝廷所倚重,之前太祖、成祖时期为了不劳民伤财设农于军,设立卫所实行屯田之事,又行开中法,鼓励商贾运粮于边,商贾为了获取盐引往往在边疆进行商屯,如此九边粮饷完全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但自孝宗、武宗以后,军屯大坏,军户逃往甚多,土地皆数要么荒废要么被侵占,朝廷也推行纲法盐政,虽然还推行开中法,但愿意来边疆开中的商贾相比大大减少,边境商屯也无法持续。

        边境本就苦寒缺粮,西北三边军镇更是如此,军屯、商屯败坏导致边镇根本无力再独自供应粮饷,只能求助于朝廷。”

        “那朕明白了,只要九边的商屯、军屯每败坏一分,就代表着向朝廷要的钱就会多一分,现在九边军饷要二百七十余万两,看来九边商屯与军屯已经败坏至极了。”

        王在晋的解释通俗易通,朱由校也听懂了,说白了以前九边有造血能力,不用朝廷管,现在九边军镇已经衰落荒废了,所以才要朝廷每年拨款才能维继了。

        “也不能这么说,根据户部的统计,目前九边的军屯跟商屯仍然有呢,只是数量没有以往庞大,但足以支撑三分之一的军费开支。”

        <div  class="contentadv">        汪应蛟闻言立刻解答起来了,在他看来现在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起码还有三分之一呢。

        但朱由校听到这个回答后,心中充满了无奈,还剩可以支撑的三分之一,那其余三分之二呢,难道那些军屯的土地都凭空消失了吗?

        这些土地究竟去了哪里?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还不是那些将官贪墨了吗?

        他早就有了改革边军的意思,只是现在平叛在即,对边军不能轻举妄动。

        但现在不能改就不代表着以后不行,看到边军每年这么多花费,他听到后心里直滴血,心中更加确定想法,等白莲教事情一定,就要试着找一个边镇改革试点了。

        “边军积弊甚多,但位置重要不能轻动,之前的欠额还是早点发吧,今年的饷额也按照往年规矩发,不要拖欠。”

        “臣等明白。”

        既然聊到了朝廷支出,朱由校不仅想到了另一个花费,军饷花费那么多至少还听个响,但另一个那完全是打水漂,没起到如何一点作用。

        “朝廷支出有两个大项,一个是军饷,每年边饷跟辽饷耗费甚多,年年为了这军饷左右挪移,耗费心思,所幸熊廷弼跟杨涟没有辜负朕,在辽东用心出力,总算稳住了局势在,这钱花的也算值,但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大项便是宗室开支。”

        在场诸人听到皇帝说出这么一番话,心里暗惊皇帝怎么突然提起此事来,宗室开支固然是大项,但宗室花费,毕竟是皇家自己的事,朝廷虽然出钱,但也不能说什么,只能认了。但皇帝既然说出了这一番话,怕是他也对于这笔大花销动了心思不成?

        看着沉默不语的众人,朱由校不紧不慢的问起了汪应蛟。

        “汪应蛟,关于宗室俸禄的事情,朕之前也没有关注过,你掌管户部,宗室的事情虽不由你掌管,但钱是你拨的,伱来说说,每年花费多少啊?”

        汪应蛟身为户部尚书,对于户部的开销如数家珍,每笔账都了然于心,闻言略思索片刻后道:

        “陛下,关于宗室的禄银每年都不是定额,臣掌管户部时候,曾查找账目,发现万历三年实支实禄银大约有一百二十万两,四十余年后的万历四十八年,实支实禄银大约为一百五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四两。”

        “一百五十六万两,嗯~这个数额也不小了。”

        哪怕是心中早有预期的朱由校听到后心中也暗暗惊讶,这个数字虽然比他的心理预期要低,但也是耗资巨大啊。

        如果再加上军饷,每年加起来都有一千万两银子左右。

        现在想想这些个银钱数字真的头疼,帝王家过日子都要这么紧巴巴的精打细算般过日子,怪不得后面崇祯皇帝都扛不住了。这么多钱债压在身上还老是一个劲儿吃败仗,想赢就必须往里面砸更多钱,这种恶性循环下,哪怕大明朝堆着金山银山也扛不住这般造!

        开源节流!必须要开源节流!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2291/2291817/116001934.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