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罗马尼亚雄鹰小说名字 > 第257章 比萨拉比亚和西乌克兰

第257章 比萨拉比亚和西乌克兰


  埃德尔叫侍卫长过来主要还是为了了解比萨拉比亚、还有西乌克兰地区。

  罗马尼亚想要扩大自己实力,不能只盯着奥匈手上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俄国手上的比萨拉比亚、还有西乌克兰地区才是罗马尼亚实力壮大的关键。当然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也必不可少,这可以让罗马尼亚占据周围国家的地形优势。只是现在埃德尔需要仔细的了解两地的情报,才能为将来做好参考。

  卡鲁斯特被叫来后,被埃德尔当面询问到。“对于比萨拉比亚和西乌克兰,你们情报部门知道多少?”

  卡鲁斯特明白埃德尔想问的是什么,于是他开口讲到。“陛下现在比萨拉比亚地区政治上比较混乱,提出各种政治理念的都有,不过目前可以将他们的政治诉求分为三个方面为主。”

  “其中以位于基希讷乌的比可斯特为主的政治家族提出,听从圣彼得堡的临时政府命令,目前占据比萨拉比亚地区的主流意见。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土地贵族工厂主等,我们分析这只是这些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的本能举动。”

  “还有呢?”

  “然后就是我们资助的几个小政党联合提出的回归罗马尼亚。因为这几年我们经济发展异常良好,所以当地对于国内羡慕的人也不少,让几个小政党有都吸引了不少当地的民众。尤其是在俄国革命之后,这几个政党加入的人更多了,而且不少家族的子女都加入其中。”

  埃德尔听到后点头说道。“很不错,这些都是聪明人。”

  对于这些家族的运作方式东西方都是一样。像清末士绅也是有良好的选择,老大学传统,老二学新学,老三去留学。这都是为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没什么好计较的,只要到时候当地民众不阻挡罗马尼亚军队的保护就行。

  埃德尔继续问到。“你继续说。”

  卡鲁斯特继续讲到。“最后就是有一些比萨拉比亚的学者提出让其独立……”

  埃德尔一听居然有人提出独立,立刻打断侍卫长的话。“这些人多吗?有哪些人提出来的?”

  面对国王的激烈反应,侍卫长也只能先回答埃德尔的问题。“主要是以基辅大学的社会学家多斯塔夫,还有伯尔兹中学校长斯维克西为主的少些人。他们的主张目前没人重视,谁都知道比萨拉比亚不可能独立。”

  埃德尔听到侍卫长的回答后,内心有点烦躁。“让你人给这两位先生安排一个意外,我不想看到他们。”

  面对埃德尔草菅人命的命令卡鲁斯特没有辩解,只是回答道。“遵命陛下。”

  在看到埃德尔没有在说这些问题后,卡鲁斯特继续讲到。“相比于比萨拉比亚地区,西乌克兰就复杂多了。”

  具体有多复杂,埃德尔也是听了卡鲁斯特的讲解后才知道。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加利西亚有乌克兰西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200多万乌克兰人。而没有在被征服过程中遭到杀戮,家园也没有在战火中损毁,让西乌克兰人对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也是非常顺从。

  乌克兰人最大的“好运”则是在被纳入奥地利统治之后,经历了特蕾西亚女皇和约瑟夫二世的改革的成果。在19世纪80年代,奥地利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

  首先在1782年宣布废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给予农民最基本的公民权。接着又在1786年规定农民为地州服劳役的时间,每周只需给地主工作三天。到了1787年将农民使用的土地和地主的土地,又禁止地主随意支配农民的土地。最后在1789年宣布用地租取代废除劳役制度,农民可以保留70%以上的收成。

  在奥地利境内的乌克兰人,90%生活在在农村,而且在改革之前他们遭受着来自波兰地主“奴隶”般的对待。所以,这次改革不仅帮他们摆脱了波兰地主的盘剥,更让他们比自己在俄罗斯境内的乌克兰兄弟们提早了近50年获得了“人身自由”。

  因为,与此同时叶卡捷琳娜女皇正在强化把奴隶般的统治强加给的俄罗斯统治下的乌克兰人,而他们的“解放还需要等到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

  奥属乌克兰人在经济上受益匪浅,又让乌克兰人在宗教和文化上获得很大的独立性。奥地利的皇帝在罗马天主教和希腊天主教之间实行对等原则,让希腊的天主教士与罗马天主教士获得了平等地位,这一政策让信仰天主教的乌克兰人感激涕零。

  同时,为了让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摆脱波兰文化的主导地位。奥地利人就开始对乌克兰大众进行文化改良,虽然他们的目的只是希望培养出一个听命与奥地利的精英阶层。但是,在奥地利人的默许下,乌克兰人成功的推广了乌克兰语言。

  在1893年已经成为奥匈帝国认可在乌克兰人居住的地区的学校使用乌克兰语,到了1914年加利西亚已经有了超过2500所使用乌克兰语的小学和16所高校。

  虽然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事从俄罗斯文化中寻求来源,但是,与奥地利的统治相反,俄罗斯不仅禁止存在希腊天主教会,甚至在1900年的基辅还不允许出版乌克兰语言的书籍。在宗教和文化政策上的差异,无疑让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对于哈勃斯堡家族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为此他们得到一个新的称为“东方的蒂罗尔人”(奥地利人)

  正是因为这种对奥地利的忠心,所以在19世纪中期席卷欧洲民族觉醒的运动中,乌克兰人的表现出少有的“反动”。在1848年加利西亚的波兰人想要谋取自治时,却因为乌克兰人领导的“总罗斯拉达”的反对而未获成功。

  在看到“总罗斯拉达”的作用后,奥地利人吝啬的“赐予”了乌克兰人选举权,他们可以选举加利西亚100名代表中的25个席位。但是,乌克兰人在奥地利统治下的政治权利似乎也就仅此而已,且不论匈牙利在1867年就迫使奥地利帝国改为“二元的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甚至波兰等民族也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自治权。

  或许是为了争取更多权益,或许是被奥地利的恩赐冲昏了头脑,“总罗斯拉达”试图组织武装力量去帮助奥地利政府镇压匈牙利的革命。这不是乌克兰人第一次提出组建武装力量(1846年就有乌克兰人提出在城市建立民族军,在农村建立自卫队),却是第一次提出为哈布斯堡家族作战。不知道什么原因,奥地利并没有同意这一建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奥匈帝国才出现了第一支由乌克兰人单独组建的部队,此时已距离他们要求单独组建武装力量已经过去了近70年。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哈布斯堡家族忠心耿耿的乌克兰人,长时间无法实现组建武装力量的愿望,而其他民族却早已实现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其实就是奥地利人对乌克兰人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在后来的一战中将给乌克兰人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在一战之前的短时间内,奥匈帝国军队就从1912年的18万多人扩编到1914的230万人。在奥匈帝国秣兵历马,但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乌克兰人内部却出现了分裂。

  逃离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希望自己的同胞把沙俄的军队当成“解放者”来欢迎;号称“乌克兰解放者同盟”的乌克兰人却希望依附于德国来实现乌克兰独立建国的梦想。而乌克兰总拉达则号召乌克兰人加入奥匈帝国军队,准备为“最伟大的朋友”奥地利反对自己“最凶恶的敌人”俄国而战。所以,在奥匈帝国人口中占据8%的乌克兰人,有25万人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人数在奥匈帝国的军队中占达到了10%左右。

  奥匈帝国从加利西亚等地征召了25万人的“炮灰”之后,还是拒绝了建立一支整建制由乌克兰人组成的“乌克兰军团”的请求,虽然为了建立这支军团乌克兰总拉达已经动员了3万乌克兰青年人。而且,奥匈帝国将征召入伍的25万乌克兰人全部被分散的编入了正规军的部队。

  虽然其中的加利西亚第15步兵团、加利西亚-布科文纳第24步兵团和加利西亚第30步兵团这三个步兵团的中的绝大多数士兵也是由乌克兰人组成的,但是乌克兰总拉达来说,这与希望建立一支独立的乌克兰人组成的部队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的。

  其实,奥匈帝国拒绝组建“乌克兰军团”,一则是担心拥有自己武装力量的乌克兰人会走上武装独立建国的道路,另外就是长期压迫乌克兰人的波兰贵族从中作梗不希望乌克兰人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不过,为了安抚一下乌克兰人近百年的忠诚,奥匈帝国还是准许乌克兰人组建了一支小规模的武装力量。虽然这支部队仅仅只有2500人,但是在乌克兰现代史上却是第一支由乌克兰人组建的武装力量。这支这支在编制上仅相当于奥匈帝国国防军一个团的部队,被称为“乌克兰塞契射击兵”。从这支部队名称上看,这很可能是奥匈帝国组建的一支要塞防御部队。因为,“塞契”在乌克兰语中的意思是“用伐倒的圆木构筑的营垒”。

  也许,正是因为奥匈帝国原本赋予这支乌克兰部队的“使命”只不过是防守要塞,所以在武器装备上对这支部队也是极为“吝啬”。到1914年9月,戍守喀尔巴阡山各隘口的部队,只能配给单发填装的步枪。很不幸,“乌克兰塞契射击兵”在1914年9月25正好被派遣到喀尔巴阡山部防。

  或许,是因为奥匈帝国只把乌克兰人当成“炮灰”,或许是因为奥匈国羸弱的工业生产能力,其武器生产能力完全无法适应帝国的兵力扩张速度。当奥匈帝国的军队已扩充到230万人时,“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已经成为奥匈帝国军队的“奢侈品”,三分之二的部队装备只能使用装备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老式步枪。

  不过,对于“乌克兰塞契射击兵”来说,步枪的先进与否似乎无关紧要。因为,作为防御部队,奥匈帝国的军官们一直认为,近距离的机枪火力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训练水平原本就不如其他国家的奥匈帝国,在射击方面的训练就更不被重视。

  更何况,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编写的训练教材、制定的训练科目,都是纯粹以进攻为目地的。而在当时,各国军队都认为,“白刃突击才能迫使敌人放弃所占领的阵地”。对于装备低劣、射击训练低下的“乌克兰塞契射击兵”而言,他们在战场上似乎只有一种选择——在进攻的战斗中坚决执行只能用刺刀彻底歼灭敌人战术

  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会变成一架吞噬生命的“绞肉机”,所有进入战场的年轻生命在经过血腥厮杀之后,只不过成为作证战争残酷的悲剧注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乌克兰塞契射击兵和其他25万加入奥匈帝国的军队乌克兰人的命运或许更为悲惨。

  战争爆发后,在加利西亚战役损失了近40万军队的奥匈帝国,不得不将武器装备低劣、训练水平不佳的乌克兰塞契射击兵调到了喀尔巴阡山前线。这支2500人的武装力量,与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以及其他新组建的部队一同担负着守卫喀尔巴阡山脉隘口的任务。

  但是,奥匈帝国的前线指挥部并没派遣乌克兰塞契射击兵进行阵地防御战,反而将他们全部化整整为零,以20人为一个小组,执行渗透俄军后方的任务。或许,奥匈帝国的前线指挥官们认为,乌克兰塞契射击兵的乌克兰族人的身份是最好的掩护,可以在沙俄统治区内获得大量的情报。

  只可惜,执行渗透任务的乌克兰塞契射击兵所面对的对手,正是沙俄精锐的库班哥萨克旅。结果,在这次作战奥匈帝国虽然在喀尔巴阡山脉成功的阻击了沙俄军队,但是乌克兰塞契射击兵也损失了数百人。初次作战,乌克兰塞契射击兵虽然完成了战略任务,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

  或许对于这些乌克兰族的战士来说来说,经受战争洗礼的只不过是他们悲剧命运的开始。在日后的战斗中,他们不仅与沙俄军队中的乌克兰人在阵前厮杀,上演着乌克兰人自相残杀的悲剧。更是因为得不到奥匈帝国的信任,所以他们一直在最危险的前线搏杀。

  这支乌克兰人组成的部队曾经在1914年10月至11月、1915年4至5月和1916年8至9月的战斗中奋勇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线在这三个时间阶段内分别进行的三次著名战役:1914年的普米热尔要塞解围战、1915年与奥匈帝国与德国联合发起的果尔利策战役和1916年的“布鲁希洛夫突破”。

  在这三场动辄以百万人计的大会战中,2500人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他们先是在普米热尔解围战中同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一起用刺刀突破沙俄军队防线。然后在果尔利策战役中与自己的盟友德国人一同歼灭了50余万俄军,收复了被沙俄占领的加利西亚。最后在1916年的作战堵住了如潮水般进攻的沙俄军队,并将突出部直抵肃清。

  正是因为,这一次次战斗中英勇的表现,让奥匈帝国的统治者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奥匈全军中一支最好的部队”。但是,这支被承认是“最好部队”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在经过了1916年秋季与俄国军队的鏖战后,被彻底的打垮了,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当然,奥匈帝国的军队中除了这支2500人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之外,还有多达25万人的乌克兰族士兵。虽然,他们在加利西亚战役中有过弃械逃跑的不良记录,也曾在普米热尔要塞围困战中消极避战。

  但是,在1915年春季看到侵占加利西亚的沙俄军队的暴行后,他们和波兰族士兵一起在守卫喀尔巴阡山隘口的战役中迸发出罕见的血性。他们利用喀尔巴阡山脉的天险,用步枪、刺刀甚至工兵铲与数倍于己的俄军鏖战5日,不仅大量杀伤了俄军的有生力量,并且为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对俄军的反击争取到了足够时间。

  但是,不论是奋勇作战的乌克兰契塞射击兵,还是知耻而后勇的其他乌克兰族士兵,都无法用战场上的汗马功劳换来奥匈帝国对乌克兰族群的信任。

  在加利亚西战役之后,惨败的奥匈帝国未经审判就逮捕和处决了数百名乌克兰人,理由是这些人向沙俄出卖了奥匈帝国的军事情报导致他们的惨败。除了处决所谓的亲俄分子外,还将数以千计的乌克兰人迁往了西部,以防止他们向沙俄提供情报,还将3万多乌克兰关进了设在奥地利境内的集中营,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更是将乌克兰族群称为“不可信懒的人员”。

  或许,奥匈帝国之所以在战争中招募大量乌克兰族士兵,只不过是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另外更是希望在战争中用沙俄军队的刺刀去消耗乌克兰人的精英。

  或许,奥匈帝国的“阴谋”得逞了,无数的乌克兰族士兵在战场上流干了他们的鲜血,而乌克兰族群的居住区由于是奥、德、俄三国的主要战场,也被战火无情的摧残。

  埃德尔看来想要在西乌克兰有想法,那么奥匈帝国的一些做法对他还是有启发。不过现在一个消息让埃德尔现在不的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关心起其他问题。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2692/2692357/41201493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