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杨志传的前世今生
华夏大学距离中关村不远,走着也就二十几分钟。
五分钟后木小虎的车就开进了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大街里,这就是中关村大街,街道两旁都是树木,三月季节树上都已经长出了枝叶,枝条茂密挡住了上午的阳光。
为什么叫做中关村?因为这里曾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墓岗,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久而久之中官变成了中关,坟地也成了村庄。
刘琅看过关于这个被称为国家“硅谷”的相关书籍,在三十多年间,这里走出了很多知名的企业,最著名的有联想集团和万通集团,另外很多互联网企业也是从这里起家的。
不过现在,这里还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人头攒动的景象,也没有人会想到十年后这里将是国家高科技产业的摇篮。
木小虎把车停在了路旁,两人下来沿着街随意的溜达。
现在的中关村大街两侧多是低矮的土房,也有一些砖瓦房,看样子应该是近几年建成的,两人走了不到两分钟,就看到一栋不大的砖瓦房前挂着一块匾额“宏亮电子设备维修有限公司。”
“呵呵,这里有一家电子设备公司。”
要说中关村的发展,那可是在八二年就开始了,现在是八四年,两年过去了,这里有几家公司不稀奇,别看电子设备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还很遥远,但在很多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什么打印机、复印件已经开始逐渐使用了,比如木小虎刚刚办回来的营业执照就是用打印机打出来的,只是现在的打印机性能太少,会使用的人也应该不多。
“一个这么大点的房子就是个公司?真寒酸,刘琅,咱们可得租个大房子,最好是一栋楼!”
木小虎显然看不起这种“小牌坊”似的地方。
“走,咱们再往里看看!”
木小虎往里比划了一下,他不差钱,要租就要租最好的。
中关村大街很长,要想从南到北走出去最少也得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过刘琅也没事,一是想找一栋好点的房子,两是要看看这条有着传奇色彩的街道,于是两个人溜溜达达就向大街里面走去。
刘琅前世并没有来过这里,他还以为这里只是一条大街而已,那些企业都沿街而建,直到现在他才发现,中关村大街也只是这座未来科技中心的一部分,很多胡同和小路未来都连接着这条大街,什么“花园路”、“门丁路”、“玉门路”、“拐子胡同”、“羊脖胡同”等等,别看现在它们不起眼,还都是小门小户,在十多年以后,很可能就是某个大公司的地址。
“刘琅快看,那里也有一家公司!”
木小虎一碰刘琅说道。
刘琅看了过去,见到不远外有一座还算过得去的砖瓦房,房子的前脸已经被改造过了,拆掉一部分墙体后被换成了一个铝制卷帘门,这种门现在还是很少见的,整个墙体也被粉刷一新,正面看这栋房子倒是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
在卷帘门的上面有一块牌匾“国通计算机公司!”
“计算机?什么是计算机?”
木小虎此时也看到了那块牌匾,但他不明白上面的词。
“这里有计算机?”
刘琅也是一愣。
现在可是八四年呀!去年自己和父母来首都,母亲看到计算器都新奇的要命,普通人对计算机根本就没有一个概念,可这里竟然有一个计算机公司,难道也有人像自己一样穿越到这个时代了?
就在刘琅恍惚之间,一位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由远及近到了近处。
“江波的信!”
邮递员对着一栋房子喊了一声。
“来了来了!”
房子里跑出一个人接过信。
“八十五号………这呢!”
邮递员来到了那国通计算机公司前面。
“杨志传!杨志传的信!出来接收一下!”
邮递员对着里面喊着。
“杨志传?哦!我知道了!”
听到这个名字刘琅才恍然大悟。
杨志传这个名字在现在就是个人名,但十年后,这个将和他创立的联想集团开始被国人知晓,二十年后联想品牌的电脑已经在国内家喻户晓,成为国产电脑的第一品牌。
刘琅前世今生都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可在前世,他有一个计算机专家的妻子,虽然技术上他称不上是什么专业人员,但爱屋及乌,他对国家乃至世界计算机发展历史还是非常了解的。
这位杨志传原本是一位在国家电子研究所工作的职工………说起这国家电子研究所,那又是一把辛酸泪了。
改革开放后,最先接触外面世界的人还是那群科学家们,国家的各种研究所当然就是这些科学家们工作的地方了。
这些人很多都曾经在国外留过学,见识过西方的先进技术,开放后,他们当然要充当改革的急先锋,搞私营经济当然不是他们的强项,也没有人会想要把研究所承包下来,他们能做的就是迅速提升国家的科学水平。
于是在短短几年内,各种名目的研究项目层出不穷,最多时足有一百多个,可结果呢?似乎离国际水平越来越远。
这个国家电子技术研究所也是如此,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始搞自己的计算机,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计算机技术的水平呢?最直观的当然是计算速度了。
所以研究所举全所之力,花了五年时间研制出了一台大型计算机,并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但是它拥有的每秒千万次的运算速度与国际上每秒运行三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相比,实在是已令人汗颜。
按理说一台每秒运行千万次的计算机,虽然比不了国外的先进货,但算个算数还没问题的,但是这研究所的这台计算是以军工为目标,可此时国家的军队还处在“原始”状态下,最先进的设备也就是雷达了,基本上跟计算机搭不上任何边,设计的初衷就是错误的。
结果这台计算机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束之高阁,直到报废也没用过。
计算机没搞成,计算研究所也失去了国家的资金扶持,每个人也就靠工资吃个饭,想要钱搞研究那就自己想办法,于是所长就搞起了多种经营,也就是现在刘琅看到的这个国通计算机公司,这位杨志传就是这国通公司的负责人。
这对于杨志传来说是发家的开始,一个天大的机会。
二十年后关于杨志传这位传奇企业家的书籍很多,里面对他的溢美之辞也是数不胜数,但实际上,他的技术水平并不很高,但是他的管理水平却是科学家们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善于借力的能力无人能及。
从最初计算机公司建立的一开始,他就没有完全割断与计算所之间的“母子关系”,杨志传不但不想那么做,甚至在很多时候更希望强化这种若即若离的血缘。
在当时,公司的启动资金是计算所拨给的20万元,资产性质当然是“国有企业”,所有人的任命都要获得所的批准,公司的员工可以在所内依旧享有在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方面晋级的权利,公司还可以无偿使用计算所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使用所内的办公室和电话。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公司从的银行贷款全部以计算所的名义,这自然解决了早期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充分享受了国有资源的同时,杨志传则在财务、人事和经营决策的权力上享有相当的自主权,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依靠着国家研究所的名义与美国imb电脑公司达成了很多关于电脑的合作协议,为最终的成功打下基础。
这是一种十分混杂的状态,似乎没有人想把它理清楚,只有当联想日后逐渐壮大之后,它的资产产权问题才变得敏感了起来,但那时杨志传又凭借着“高超”的手腕和技巧完美的实现改制,将国营企业归于自己名下,这才创造出了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企业。
与很多其他企业家相比,杨志传是幸运的,他靠着“国企”的这棵大树能够贷款和享受很多技术的支持,相反,看看那些早期的私营企业家们,想要到银行贷款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没有了资金的支持,私营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那几乎就是死路一条,除非你转行干那些技术含量低,产品可以快速卖出去回笼资金的行业,除此之外再无他路。
刘琅正在感慨之时,从国通公司“大门”里面走出一个人来,年纪四十左右岁,穿着一身灰色衣服的男子,刘琅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二十年后那位被全国人们熟知的杨志传。
“这些邮递员同志了!”
杨志传客气地对邮递员说道。
“老杨,我托你的那件事怎么样了?”
邮递员显然和杨志传认识。
“事?哦,我想起来了,计算器的事情吧?”
“对呀!你不是说有门路能弄到三块钱的计算器吗?我有几个同事也想买,托我来找你!”
对方说道。
“想要几个?”
杨志传马上问道。
“二十个有吗?”
“有,有,现在就要呀?”
杨志传连连点头。
“对,现在就要!”
对方马上回答。
“走,跟我进屋!”
两个人走进了屋子,不一会儿的工夫邮递员走了出来,手里还那着一个用报纸包好的纸包,显然他已经买到了想要的计算器。
三块钱一个,比那些“倒爷”们卖的要便宜两块钱,不过这计算器至多也就一块钱,算起来这一笔生意杨志传就赚了四十块钱。
未来身价数十亿的大老板现在连几十块钱的生意都做,说出去谁会信呀!
“走吧,到前面看看!”
刘琅招呼着木小虎接着向前面走去。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2728/2728429/2020754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