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阳明格竹


后世实时弹幕——

  “知行合一王阳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复楼上:张载说的,不是王阳明。”

  “回复楼上:但是王阳明确实是如是做的,完美诠释知行合一。”

  “不管王阳明多牛逼,我还是很难理解他的思想。”

  “最精彩的是,他的粉丝成了朝廷最大的统治者。”

  “王阳明文能开宗立派,武能安邦定国。”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致良知,知行合一。”

  “我看书,刚看到他。”

  “可惜明朝中枢一直把他当灭火的角色,哪里需要去哪里,从不让他进去政治中心。”

  “王阳明,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圣人。”

  “王守义是他什么人(微笑)?”

  “读了王阳明我就知道,这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就算你悟性极高,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这也不是你可以做到的。

  知行合一是性命双修到一定程度的本能迸发。”

  “传习录我刚看完,首先要立圣人之志,所以王阳明只有一个,凡人终究到不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把我看哭了。”

  “王阳明的破三贼,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

  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

  “回复楼上: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句话说的大概是战胜别人容易,而战胜自己最难。

  但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能战胜,则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

  春秋时期。

  孔子眼中一亮,喃喃道:“后世人也多圣贤。”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妙,妙啊!”

  “还有这个致良知,知行合一。”

  宋朝。

  张载神色略显落寞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后世圣贤王阳明做到了?”

  “真是让人敬佩。”

  宋朝。

  朱熹抚须言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好,好啊!”

  【王守仁(1472年——1529年。】

  【幼名云,字伯安,世称王阳明。】

  【明朝绍兴府余姚人(今浙江余姚市)。】

  【弘治十二年进士,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

  【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

  【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名门望族。】

  【其家族系晋朝光禄大夫王览之后,书圣王羲之的族裔。】

  【相传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祖母做了一个梦。】

  【天神抱一赤子,乘云而来,导以鼓乐。】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王阳明正式就读私塾。】

  【据《传习录》记载,一天,王阳明问及私塾先生说:何为人生最重要的事?】

  【私塾先生回答:唯有读书中举。】

  【王阳明质疑:科考中举未必是最重要的,人生第一等事应为读书做圣人。】

  【王阳明13岁时,母亲逝世。】

  【幼年丧亲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一度使其有了修道学佛的念头。】

  【成化二十二年,时年15岁的王阳明。】

  【在目睹明王朝内忧外患的局势后,转而决心立志报国。】

  【他先后考察了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山川地理,研究造堡御之策。】

  【归家后,忧心忡忡的王阳明屡次想要上疏。】

  【陈奏《边务八事》针对时弊,后因祖父王伦劝阻未能成行。】

  【十七岁时,王阳明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

  【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

  【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

  【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

  【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

  【之后他遍读朱熹的着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

  【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的竹子。】

  【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

  【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着名的“守仁格竹”。】

  后世实时弹幕——

  “格竹子就是盯着竹子看?也太蠢了吧。”

  “看来圣人年少时,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啊。”

  “回复楼上:王阳明这是钻研朱熹的格物致知,普通人会在意这个?”

  “看竹子体悟格物有些滑稽。”

  “阳明格竹——格到吐血。”

  “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

  “现在的大人经常教育小孩子,一天到晚正事不干,就知道玩!”

  “这得多闲啊。”

  “异人果然天赋异禀。”

  “也多亏了王阳明出身名门望族,家里没钱的小孩,都下地了。”

  “名场面——守仁格物:不要吵,我在参悟圣贤之道。”

  “你们笑王阳明这次格竹生病,但是随着经历,他也给出了答案,格物,唯心。”

  “回复楼上:个人想法如下。

  格竹本无对错,王阳明格竹也无所谓失败。

  一切不过致知前的一个过程罢了。”

  “你们觉得格竹子太蠢了,可是这却是当时王阳明急于印证朱熹的格物致知。

  这就是你和先贤的差距。”

  春秋时期。

  孔子频频点头道:“有此心性者,何愁大事不成。”

  “格竹子,格出了唯心。”

  “倒是新颖。”

  宋朝。

  朱熹若有所思道:“敢去实践格竹子,还坚持了这么久。”

  “有天赋,有毅力。”

  “这世间的人,其实有不少有天赋的人。”

  “可是又有谁能像王阳明这样,下笨功夫,下狠功夫?”

  “得出的结论,格物,唯心,好!”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307/3307529/11111071.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