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相黄叶 > 153.第152章 家传户颂《连城诀》

153.第152章 家传户颂《连城诀》


第152章  家传户颂《连城诀》

    征稿这么久之后王文龙算是明白这年代的写作人才有多缺乏,八股文害人啊,这年头大多数文人都没有小说思维。

    出版过小说的作家哪怕写的再差对王文龙来说都是合格员工了。

    许仲琳思索一番,也是高兴点头:“行呀,我在漳州坐馆也没意思,不如便在福州一边做编辑一边写小说。”

    王文龙高兴道:“如此正好,不知先生写过什么作品?”

    “哦,我姓许,字仲琳,号钟山逸叟,十几年前写过一本《封神演义》。”

    许仲琳?

    《封神演义》!

    王文龙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的许仲琳。

    他又问了几遍,终于确定《封神演义》的作者就站在自己面前,瞬间有强大的不真实感。

    《封神演义》在历史上的影响深远,但是在明代的名头却远没有后世那么深。

    封神演义的初版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印刷了,但是到明末清初,无论是四才子书还是六才子书都没有收入《封神演义》,可见当事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不算太高,大概就是一本普通的畅销书水平。

    《封神演义》真正大火,要随着清代北方戏曲将《封神》的故事大量改编。

    其实也真不怪此时人对于这本书不看好。

    封神演义的最大优点是想象力丰富,但除此之外其剧情单一重复、人物形象单薄、思想也没有什么精彩之处,跟《西游记》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品。

    截成一小段的《封神演义》故事往往可以非常精彩,最重要是抹去了原书单一重复的缺点。

    戏曲观众看上一段封神演义里的斗法情节会觉得津津有味,但如果是读原本的小说,基本没有人能够不跳看的。

    比如破十绝阵的情节,许仲琳在封神演义里真写了十个大阵,而且每次破阵的剧情一模一样,先派一个人去送死,然后再派人破阵。

    第一个阵是这么写,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十个,过程毫无变化。

    同样剧情给你来十遍,这谁受得了?纯纯的水字数。

    许仲琳这种行为如果放在后世网络小说里只怕已经被读者喷死。

    这也算是给王文龙解惑了,他来到这个时代就一直想打听《封神演义》的作者的下落,但是除了许仲琳这个名字,王文龙别无线索。

    而许仲琳在苏州文坛里虽然有些名气但是也不是冯梦龙这种高光人物,王文龙到吴山社时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过《封神演义》这本小说,却不知道许仲琳的下落。

    事实上,在后世虽然《封神演义》大火,但是很长时间内连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都有不晓得争论。

    还是有人在日本馆藏最早的明刻本《封神演义》之上找到了许仲琳的名字,又在文人笔记之中找寻到许仲琳的一些相关信息后,这才拼凑出许仲琳的生平。

    说白了许仲琳就是此时一个昙花一现的畅销作家,一直想着写第二本书再获成功,但是在王文龙前世的历史到死也没有把第二本小说给写出来。

    王文龙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人才,拼命挽留,许仲琳也点头答应。

    王文龙突然觉得极其有趣,也不知道这时空许仲琳来到《旬报》命运能否有所改变?

    但不说许仲琳的命运能否改变,就说许仲琳会从漳州一路找来福州就知道《连城诀》对此时读者的冲击力有多大?

    这时的武侠小说连打擂桥段都还没有弄出来,公案武侠的出现更是遥遥无期,以上作品全部归于旧派武侠。

    而《连城诀》却是新派武侠宗师金庸的作品。

    新派武侠和旧派武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代入感。

    新派武侠一切内容都主打三个主题:寻宝学艺、恩怨情仇、家国大义。

    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明白:

    寻宝学艺:主角得到绝世武功;恩怨情仇:主角被人歧视、主角因为实力弱小爱人被夺走;家国情怀:主角目睹国破家亡、铁蹄南下——这时主角突然施展神技,改变命运。

    读者代入感比起看正邪对抗自然又要强上不少。

    这三个主题百试不爽,一直到后世的网络小说还在这三个题材上打转转。

    这年代的读者哪里看过这种直接让人代入其中的小说,当王文龙写出主角狄云和小师妹之间纯纯的爱情时此时读者就已经震惊,再看到狄云被诬陷入狱,他和小师妹被拆散,读者的代入感已经强的不得了。

    而这时小说中又透露出狄云入狱还能被关在了一个大高手身边,且那个高手可能传授狄云武功。

    读者的期待感已经被拉满,时刻想着狄云能够学会神功回去报仇,并且把小师妹重新夺回来。

    《连城诀》连载到第六期已经风靡八闽,这小说完全没有阅读难度,只要认识几个字的人就能看懂,甚至不认字的都在追连载。

    随着《连城诀》的火爆,每每有新的篇章登出就有评书先生连忙看了文章,然后将之搬上书台演出。

    甚至连那些被《旬报》其他板块诸子名目吸引的读书人都对《连城诀》痴迷不已。

    《连城诀》每有新作一出,往往家传户诵。

    在《连城诀》的带领之下,《旬报》的销售势头也一路攀升。

    最初徐学聚期望的最好目标也就是每期《旬报》销量能到一百份,结果随着《连城诀》的风靡,《旬报》的销量居然渐渐稳定到了一千份以上。

    好多人购买《旬报》就是为了追连载小说,《连城诀》已经形成市井风潮。

    伴随着《旬报》的销量一路攀升,做生意的商人自然找上门来,想要打广告。

    传单形式的广告早在北宋就有了,而报纸印刷便宜,销量极大,以这时人的头脑自然会有在上面打广告的念头。

    这倒是启发了王文龙,他亲自带人和几家客户商谈,最终以每期十两的价格给福州城里一家酒楼打了广告。

    不是王文龙不想多要,只是他磨破嘴皮也只说到这样价格。

    虽然这年头的人有广告意识,但是在宣发上显然不打算给太多钱,每期十两酒楼东家都还有些犹豫,因为《旬报》的销量只有一千份,每期十两的宣传费用相当于每份报纸他都要出十文钱广告费,这已然超过他自己印传单的成本,唯一好处是王文龙许诺报纸的宣传效果肯定比他自己发传单要好。

    而王文龙也只有等广告效果出来之后才好继续涨价了,甚至可能很长时间内也只有这一个客户。

    而这段时间中许仲琳也正式加入《旬报》报社,负责小说板块。

    许仲琳十分痴迷《连城诀》,入职之后每天追更不说,甚至想去苍山找老道学武。

    他还旁敲侧击询问王文龙能把武侠世界写的那么真实,是不是真的认识武林高手,得知王文龙的故事都是编的,许仲琳不禁扼腕叹息。

    (本章完)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330/3330815/11111009.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