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照相爱好者
定下大堤修造的事宜之后,修建工作却不能马上进行。建宁府的百姓刚刚遭受水灾,这时首先要做的是恢复生产,动员大批民力修堤显然不明智。
而且水泥厂的产量也还不够。
于是在将花溪村的大堤修造完毕,验证了大堤修建技术之后,朱汝器开始为大工筹措银钱和粮食,水泥厂也在快速生产修建大堤所需的水泥。
王文龙和段逢紫离开了建宁,顺闽江而下去往福州。
据朱汝器的估计,建宁府修造大堤至少需要动员十万民力,这样规模的工程没有抚台衙门的支持是办不到的,王文龙和段逢紫此行的目的便是游说陈子贞支持大堤整修。
“建阳先生,段道长,你们在建宁府修造大堤之事,我都听说了,二位所发明的水泥真是利国利民的神物啊。”
陈子贞走进花厅,见到王文龙和段逢紫两人便哈哈大笑,仿佛之前王文龙写文章举报建宁官场之事,没有给他造成任何麻烦。
王文龙知道陈子贞是想要和他搞好关系,也略过这一节不谈,笑着谦虚道:“都是段道长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提出些想法,没成想这么快便将水泥发明出来了。”
“两位请坐,”陈子贞撩袍坐下,他对于水泥还真颇为好奇,问道:“建阳在文章中说段道长乃是江南物理社化学系的管事,这化学又是什么学科?和物理又有什么不同?”
段逢紫笑着解释道:“物理乃是研究万物之理的学问,而化学,简而言之,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王文龙建陈子贞听的一知半解,补充道:“比如段道长研制的水泥,是由石灰石和粘土等原料,在高温下煅烧后,再与石膏混合磨细制成的粉末。这种粉末遇水后会硬化,成为坚固的石状物质,可用于建筑。水泥的原材料在煅烧之前并没有遇水硬化的性质,煅烧之后确有诸多优良性能可以制成水泥,这便是化学之用了。”
陈子贞这才大概了解,连连点头。
王文龙道:“化学研究不光关乎科学,更与实际之应用紧密相连。天地万物生来并不一定能为人所用,所以能够养人,往往是人假之以变化,如将硝石硫磺配在一起便能成为火药,将数种矿物草药捣练之后变成染色剂,这都是化学研究的内容。”
陈子贞突然问道:“那烧炼黄白,点石成金,也是化学了?”
段逢紫笑道:“小道的师傅便是传了丹鼎一道,小道的一些化学的基础也是从这烧炼黄白之术中学来的。”
“我明白了,”陈子贞若有所思,接着便自信地道:“所谓化学,乃是天地间万物变化之理。《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化学之变化,不正是自强不息之体现吗?万物相生相克,正如儒家所言,人与天地共生,化学之道,亦是如此。”
这段大上价值的话,让王文龙和段逢紫听的都有些懵,但是出于礼貌,两人还是连连点头。
陈子贞继续阐述自己的观念道:“照此说来,化学之术亦可用以修齐治平。譬如,炼金术中,以铅化金,不正是君子由凡入圣,由愚转智的过程吗?”
“此乃化学之于个人修养也。《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化学之变化,正是格物致知的过程。此儒门正理也。”
得,这货显然是八股文写的太多,听了化学的介绍直接就此作出一篇破题来了,王文龙和段逢紫憋住笑,再次点头。
王文龙道:“陈大抚果然有见微知著之能。”
陈子贞对自己的这篇破题也是颇为自得,捻着胡须笑道:“也是建阳和段道长你们的化学研究给我带来这些启发。”
“这化学研究不光在儒学上,就是在小道之上也颇多有益天下之处,”王文龙笑道,“就比如段道长研究感光液所得的照像术,所照的照片刊登出来,反响远胜于过去的手绘插画。我和段道长今日也把照相机带来了,在抚台衙门恭候大抚时便在巡抚的小花园中拍了一张相片,不知陈大抚可想看看?”
陈子贞好奇道:“照片在哪里?”
段逢紫道:“大抚稍待,我马上就将相片洗出来。”
为了给陈子贞演示照相技术,段逢紫和王文龙早在来衙门前就已经带好了全套洗相片的装备。
陈子贞对照相过程颇为好奇,听说洗相片需要暗房,立刻吩咐人将一个放佛龛的小室用布缦围起,做成洗照片的暗房。
他跟着段逢紫和王文龙一起进入暗室,看着段逢紫拿出底片并且、倒入显影液、夹片晾干。
段逢紫研究出来的照相技术是一种火显技术,需要通过高温才能将显影液定在照片上,照片晾干的最后一步便是点燃一盏清油灯,然后小心翼翼的在火焰上燎过照片。
眼看着经火后一张风景小品渐渐显露出来,陈子贞的惊讶溢于言表。
“这是我后花园的那株腊梅?有意思,有意思。”
玩相机,本时空大概没人比王文龙这个前世的视频博主更专业,上次段逢紫拍照只为了采访,拍摄角度颇为平淡,而此次为了给陈子贞展示照相技术,王文龙特意在花园中选取了一处不错的构图。洗出来的照片中枯梅、假山互相衬托,雅致之中还带着一点孤寂之感,有点儿宋明小品画的意思。
陈子贞也是书画爱好者,看了这张照片后,顿时便觉得照相术比起水泥有意思的多。
王文龙趁机说道:“我们还带了几张底片,不知大人是否要留个小影?”
“这东西还可以给人拍照?”陈子贞问道。
“拍人拍物都是一样。”王文龙点头回答。
陈子贞顿时感兴趣,点头说道:“那便有劳建阳和段道长了。”
段逢紫去整治相机,王文龙则为陈子贞出主意道:“大人何不教下属将这饭堂布置一番,弄一些文房,手中再拿柄折扇,如此方有儒门气度。”
陈子贞眼前一亮,连忙换来小吏布置拍照场景。
别以为儒门士大夫就抵触照相,照相技术在原时空发明后不久立刻就传入了清朝,清朝官员对此趋之若鹜,从林则徐到曾国藩,人人都留下相片,还有人专门请外国摄影师到府中拍摄全家的小影。在玩乐需求上,儒家士大夫阶层可一点也不保守。
段逢紫研究出来的照相技术在王文龙看来还非常原始,曝光时间非常长,拍摄人像至少需要被摄者一动不动长达五分钟,过程中被摄者面部的表情变化稍大一些,拍出来的人物五官就会糊掉。
但陈子贞却对此乐此不疲,拍了一张“巡抚文房相”后,陈子贞又兴致勃勃的移驾府门口,叫轿夫抬来轿子,唤来衙役举牌站班,陈子贞自己则换上官服,一会儿做出坐轿的样子,一会儿做出审案的样子,一会儿叫班头摘了帽子装作百姓,做出体察民情的模样,拍了一套“巡抚出巡像”。
最后陈子贞又撺掇着王文龙也穿上官服,站在一起拍了个合照。
(本章完)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330/3330816/11110279.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