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都是活神仙
徐学聚训话之后又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拿起毛笔给这村中的洋芋庙题字。
村中的大户以及赵范为代表的一众士绅也给徐学聚带来了许多礼物,焚香奉表感激徐学聚的功绩。
没错,百姓之间或许对于王文龙的记忆更加深,但在官场之上这次救灾以及推广良种的功劳必须全部归于徐学聚。
这几天徐学聚光是给洋芋庙提的匾额就写了三十多副,而主祀的瓜菜仙人庙的字他还不配写,福建巡抚金学曾早就写好了,每个县都有一幅,早早派幕僚满省送去。
徐学聚和金学曾两人在这一次救灾之中忙上忙下,此时就是收获成果的时候,不说其他,就是福建各地的瓜菜仙人庙以及洋芋庙、仙薯庙都提着他们的匾额,这就足以显示两人在本地的名声之好了。
王文龙倒也有落名字的地方,平潭作为今年福州种植马铃薯面积最大的区域,过不久就要修一个瓜菜仙人的大庙,到时候立的石碑末尾就会添上“建阳王文龙”的名字,不过多半只能列在第二三排,连赵范的名字都会放在他上面。
王文龙这边才坐了不多会儿,刚才在徐学聚面前报功的那个村保甲就走了过来:
“敢问先生可是推广瓜菜代的王老爷,讳文龙的?”
王文龙点点头。
那保甲瞬间脸上绽放出一个比刚才挖出马铃薯时还要热烈的笑容。
“老爷推广瓜菜代,可是救了我们全村百姓的命啊!”
王文龙笑着说道:“分所应当,能尽绵薄之力也是文龙的福气。”
那保甲连连点头,“我家婆娘想见见老爷,不知?”
王文龙这几天跟着徐学聚一起上县下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只一次了,笑着说道:“让她来吧。”
不多时那保甲就领着自家婆娘过来,老婆子看着王文龙不知怎么稀罕才好,说了一通感谢的话。
保甲笑嘻嘻的又过来说道:“老爷,咱们村的许多村民都想见见你。”
王文龙这边刚点头,却感觉手心一凉,低头一看却是那保甲的老婆离开前满脸羞涩的往他手上塞了一个刚刚挖出来的马铃薯。
“请先生笑纳。”
王文龙看着那马铃薯时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很快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向他这里涌来。
“那就是文龙老爷?”
“王仙公到了!”
“别挤别挤,让我见见王仙公。”
“我摸到王仙公的手了,这只手打死我也不洗了!”
“王老爷,这是我家留的冬瓜!”
“老爷,这是我家的菜头。”
瞬间面前就围了一大群人,王文龙再要逃跑都来不及了,每个人看完他之后,都往他手上塞一点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
王文龙终于醒悟,这群村民是把他当神仙来拜了,还是专收新鲜蔬果的救荒瓜菜仙人。
瓜菜代对于平潭百姓来说真是一项救命的办法,也是仰赖今年入冬后雨水丰厚,本地百姓受灾程度大大减轻。
而不管官面上怎么做,推广瓜菜代在百姓间都是主要当做王文龙的功劳,毕竟如果没有救荒瓜菜仙人信仰的出现百姓根本不愿意试种这种新作物。
王文龙引进的这马铃薯可是太好了,除了产量高可以冬季种植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东西是地下块茎作物,要知道平潭的百姓除了苦受粮荒之外也经常遭受倭寇海匪的洗劫。
那些海匪可是缺德的很,哪怕百姓已经穷成这副模样依旧每回都来索要金银,百姓也没办法不给,人跑得掉,但是家里的田地跑不掉。
海盗若是索要不到足够的钱财,进村之后直接就把田间的作物给毁了,那百姓可就受了苦。
但是今年种了马铃薯之后大家才发现这东西的好处,马铃薯长得就和山间野草一样,零零散散的种植在田间地头海盗很难发现。
本地有一个村坊今年遭遇海盗洗劫,海盗将地面上的所有作物全部付之一炬,原本百姓以为那个村子今年肯定要饿死人,却没想到过了几天在一片焦土之上马铃薯的块茎居然又长出嫩芽。
马铃薯的植株耐候性极强,只要地下的块茎没有被烧熟依旧可以重新发芽。
不光可以用来抵抗海盗,就是官府收税看课时农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付。
这种作物的优势越是在贫苦的地方越能显现。
为百姓带来了如此优秀的作物,王文龙获得村民们如神仙一般的敬仰也就自然而然了。
陈经纶来找王文龙的时候,看见王文龙的模样就忍俊不禁。
村民们刚刚散去,此时王文龙怀中塞满了菜蔬,手上没地方拿了,村民们便恭恭敬敬的把蔬菜摆在王文龙身旁。
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一堆蔬菜,其中不少还是村民专门从家里选的漂亮的拿来,上百户村民都来送菜,弄的王文龙跟个摆摊的菜贩似的,大家去后王平保弓着腰在面前收拾都收拾不过来。
陈经纶说道:“只看这些瓜菜就知建阳推广新作物为百姓多大利益。”
王文龙笑道:“这么多菜也带不回去,不若今日中午就让厨子做了大家一起吃,瓜菜代能够成功推广,还是仰赖众人之力,并非文龙之功劳。”
陈经纶听到他这话也忍不住自豪。
今天的局面的确有他一份功劳,王文龙提出瓜菜代的办法,但实际推广中很多事情都是他在忙碌。
王文龙推广红薯和马铃薯种植,光是教授种植方法还不算,还得要教农民怎么储存薯类。
红薯和马铃薯新鲜状态下都难以长久保存,长久储存的办法是中国百姓自己想出来的,先将新鲜的红薯和马铃薯切片,再摊凉晒干做成薯干。
福建百姓因为大量食用红薯,更是想出了先将红薯蒸熟然后再晒干制作成甜软弹牙的地瓜干的办法。
这些办法都是中国所独有,在农业时代的生产条件下极大解决了薯类长久储存的难题。
而相关的技术王文龙只是知道怎么做,具体的实践都是陈经纶去忙碌的。
陈经纶为了推广新作物的种植以及储存技术忙了小半年,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他是真心想要解救百姓的饥荒。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所以在王文龙前世为纪念红薯推广所建的仙薯庙中陈经纶也是陪祀的神灵之一,可见在八闽百姓心中对陈经纶的贡献之感激的。
(本章完)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330/3330816/1111106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