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小说全文阅读 > 第737章 “评奖这玩意,有时候是要靠一点点运气的。”

第737章 “评奖这玩意,有时候是要靠一点点运气的。”


“雷主编,《白门柳》现在只出版了一、二部,按照作者的构想,后面还要再写两部,两部是否能保持前两部的水准,不得而知。”

    方明华继续分析:“如果这次茅盾奖评奖不推迟,《雍正皇帝》这部书现在也只出版前两部,那不是完美避过这本第三部结尾的败笔?大家对它评价会好的多吧?”

    雷达听了,放下手中的筷子,略一思索回答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惜只是假如这只能说它运气不好,评奖这玩意,有时候是要靠一点点运气的。”

    是啊,需要一点点运气的。

    《雍正皇帝》这本书运气就比较差。

    相对而言,获奖的《骚动之秋》运气就好多了。

    当然,现在《骚动之秋》暂时还没在20部初选名单内。

    “赶紧吃饭,菜凉了。”雷达笑着说道。

    于是两人停止聊天。

    他们也就是茶余饭后闲聊而已。

    会议继续,第二天刚一会开会,果然有人向主持会议的陈昌本提出要将《骚动之秋》列入这次会议讨论名单内。

    “今天我收到了丁宁同志提交的正式函,同时还有蔡葵、魏巍两位同志的签名附议,将刘玉民同志写的《骚动之秋》列入这次会议讨论议程,按照《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方案》规定,评委会办公室已经批准。”

    陈昌本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就传来低声议论。

    《骚动之秋》这部书在场的有些人也看过,论文学价值和可读性都相当一般,没想到有人提出让大家阅读!

    当然,这是每个评委的权利,大家也无可厚非。

    很快,工作人员就抱来一大摞书,全部都是这部《骚动之秋》,在场的每人一本,各人抽时间阅读,然后大家讨论。

    方明华拿着这本书,泛黄的封面上面写着书名,显得很简洁。

    这本书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没来到这时代之前,方明华慕名其是茅盾奖获得者,专门买来看了这本书。

    看完之后大失所望,他实在搞不懂这本书怎么获奖?

    同时期的那么多好书,余桦的、格非的、苏童的、刘震云的.随便拿出一本书完全可以吊打这本!

    但人家偏偏就获奖了!

    现在自己正面临这段历史。

    《骚动之秋》讲述了八十年代后期,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

    主人公岳鹏程既是一位名扬八方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个称霸一地的土皇帝;既是一位新时代的弄潮儿,又是一个旧观念的继承人。他敬仰父亲的革命生涯,却与父亲水火不相容;他欣赏儿子的聪明才干,却与儿子不共戴天.

    小说也不长,也就二十万字出头,方明华利用两个晚上就看完了。

    确实不咋地啊

    在前世,他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看个热闹,但来到这个时代,经历过文学的黄金时期,对于文学的理解要比原来深刻的多。

    如果说是出版社征稿,这部小说当然有一定的文学性,完全可以出版,可现在是评选茅盾文学奖啊!

    今天晚上吃完饭,方明华专门找雷达聊聊,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本《骚动之秋》。

    两人一块在酒店前面的马路上面溜达。

    五月底的燕京,已经过了沙尘暴的季节,但天气也不算太热,走在路上很舒服。

    “雷主编,你看完那本《骚动之秋》了吗?”方明华边走边问。

    “今天中午看完了。”雷达点着一支烟,回答道。    

    “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嗯还算不错吧,比较成功塑造了农民改革家岳鹏程的艺术形象,较好地处理了历史、道德与审美之间的关系”雷达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另外,文字朴实。”

    “就这点?”方明华反问道。

    “你让我要说多少?”雷达停下脚步,看着方明华笑道:“我是评论者,不是吹鼓手,我就看出这些优点。”

    方明华听了笑了。

    “雷主编,听你这口气,你不太看好这本书。”

    “对你呢?”雷达反问道。

    “我也不看好。”方明华回答的干脆利落。

    “原因?”

    “这部书算的上是改革文学范畴,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说,相对于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等作品,《骚动之秋》无论在人物塑造上,还是语言结构上,都看不出任何的创新和进步!”

    “特别是这部小说在内容上过度趋从于制度政策变化,在结构上简单停留在时空顺延的机械模式,在文本语言上更像那种苍白空洞的报告文学,整个作品缺乏起码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无法带给读者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

    “作者把笔墨主要聚焦于岳鹏程这个乡镇企业家身上,然后像流水账似记录了岳鹏程遭遇的苦难、大胆的变革以及心性的畸变。整个故事只是停留在事件表象上,既没有遵循生活的逻辑,也缺乏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导致作品太过浅薄,甚至显得过于流俗。”

    方明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雷达认真听着,最后点头表示同意。

    “你说的对,这本书确实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提议要将这本书纳入到评委会成员阅读范围?”方明华说出自己的疑惑。

    雷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明华,在初评的20本小说里,有几本是反映改革现实的作品?”

    方明华仔细想了想:“不多,侯泉声的《商界》和彭名燕的《世纪贵族》可以归于这个范畴。不过平心而论,这两本我觉得更差,还不如这本《骚动之秋》。”

    “这就对喽.总要有一部反映改革现实的小说吧?矮子里拔将军嘛。”

    雷达的话意味深长。

    原来是这样!

    方明华瞬间明白了。

    难怪这本书获奖,让许多读者大跌眼镜,文学评论家洪治纲就曾对《骚动之秋》侥幸获奖这样评价:“如果要说它的获奖有什么更深的意味,那只能在文学之外,艺术之外。”

    “其实,明华,你写的那部《钢的琴》也属于改革文学,文学价值要比这本好的多,当初我们读书班讨论了那部小说好久,可惜因为你已经连续两次获得茅盾奖,不得不放弃。”雷达又说道。

    现在方明华考虑的不是这个。

    按照历史,《骚动之秋》获奖是板上钉钉的事,他一个人反对也没多大作用,这里面有政治正确的含义。

    “雷主编,我也想推荐一本书供评委会阅读。”方明华突然说道。

    “哦,哪本?”雷达顿时来了兴趣。

    “余桦的《活着》”

    (本章完)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370/3370809/11110425.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