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人文地理


东直门火车站。是这次李子航一伙人行程的起点。

  东直门城内,各种驴车,马车,三轮板车。排着队等着接活。城墙内也是热闹非凡,卖卤煮火烧,豆汁,烧饼,大碗茶。各种小吃不计其数。扛着稻草棍,卖冰糖葫芦的。

  吆喝擦皮鞋的,卖香烟的,卖香皂,卖头油膏的。见到人,就上前问候要不要他们的商品。还有拉客住宿的。

  来往的旅客也是满脸疲惫,城外一片黄土地,来往行人也是风尘仆仆,身上沾满了灰尘。这年头出趟远门,真不容易。

  就李子航这趟回江南认祖归宗的行程,也是千难万难。

  先从四九城坐火车到津门,再坐轮船去魔都。从魔都坐汽车去姑苏。估计搞不好还得坐牛车。

  九转十八弯,漂洋过海,穿山越岭。

  李子航穿过城门洞,看着古老,气势恢宏的箭楼,翁城。心中不免一阵可惜。

  四九城的城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沧桑和帝王将相的兴衰更替。

  箭楼建筑规制,实为将两座城门箭楼垂直相接,为重檐歇山式,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堡垒式建筑。

  戗脊垂兽为五个。角箭楼坐落在高十二米、底边长40米的城台之上。

  楼体沿城台外缘而建,箭楼外侧两正面和两侧面均辟有箭窗,上檐下1排,重檐下3排。正外面每排14孔,两面共112孔;侧外面每排4孔,两面共32孔。全楼总共144孔。

  古城墙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仿佛一道天然屏障。远眺城墙,宛如一条巨龙贯穿整座城市,具有难以言喻的震撼力。

  可惜啊,可惜~

  李子航,不用拿行李。就拿着照相机一顿拍。想把这个时代的烙印,永远留在照片中。

  “孙子,别拍了。赶紧走。一会别耽误了火车。”

  “知道了奶奶。我再照一张。您等等我~”

  这次去江南祖籍,就李子航一家三口,再加两个随从。

  走的时候,小雨水眼泪巴巴的看着爷爷奶奶。哄了好一会,才安抚好那小妮子。

  这次回祖籍,真不适合带上她。不然奶奶早就把雨水带到身边,跟着去了。

  火车站内,他好奇的看着老式候车厅,这比电影电视剧里的场景,更有画面感。毕竟是亲身体验的。

  不到一刻钟,火车的轰鸣声,冒着白色的烟雾,犹如一头怪兽缓缓而来。

  这种火车他第一次见。前世再落后的绿皮火车,放到现在估计也是最好的。根本不能比较。

  老爷子买的是2张高级包厢票,一节车厢,只有八个包厢。

  包厢内,2张床铺、固定桌椅,一应俱全。

  坐在包厢里,李子航一开始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过几分钟,就索然无味。

  慢,太慢,非常慢。火车时速按他自己估计,最多一小时60公里的时速。

  火车一路上轰隆轰隆,噪音大的很。吵得他脑瓜子疼。

  看着窗外,到处是农田,和光秃秃的山林。索然无味的风景看一会,就让他睡着了。

  “孙子,醒醒~到站了。”

  奶奶轻轻的拍了拍李子航的脸。

  被叫醒了的李子航,迷迷糊糊。揉着眼睛。迷茫的看着奶奶。

  “我的好大孙呦~你是上车就睡。一路上都不带醒的。”

  “奶奶给你,擦擦脸提提神。过一会就到津门了。”

  “奶奶,几点了?”

  老爷子这时插了句嘴:“快十二点了。等下到站,先找个地吃饭。你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别落下什么。”

  李子航算了一下时间。好家伙,从四九城到津门一百六十多公里的路。硬是坐了四个多小时的火车。

  老爷子边走边给他,介绍起津门火车站的历史。

  津门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通车运营,至1955年,已有69年的历史。

  津门站初站址建于“旺道庄”。

  清光绪十八年,车站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因而改名为  “老龙头火车站”。1949年后改名津门站。

  1950年,津门站进行了新中华成立后的首次扩建。

  哥特式的老站房,站房有烟囱,售票、候车分别在一层和二层。有两个站台、一座天桥、四股车道,其中有一条是煤球厂的专用线。

  老爷子叹息的说:“当年我就是从这里把你,二爷三爷,送走的。”

  “这一别多年,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相聚的时候。”

  老爷子正在伤感时,有一个身穿西装,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小跑过来。

  “老爷,您跟夫人,歇歇。”

  说完他的两个随从,把李子航一家的行李都接了过去。

  老爷子上下打量了那人一眼后说。“守鄯,没想到一别多年。你还是没变。你爹还好吗?”

  (守鄯)建国前。李家,津门生意负责人的儿子。也是李家的老仆人。祖上3代人都是跟着李家混饭吃。

  “回,老主子的话。我爹这两年身体不太行了。腿脚也不方便了。”

  “要不然这趟来接您的活。也轮不到我。就这,我爹还吵着要过来。”

  “你爹不比我大几岁吧。怎么不到70岁的人身体就垮了?”

  “老主子,您看这也不是说话的地。请您移步。酒席都给您和老夫人备好了。”

  “您看,要不咱们先去酒楼。边吃边聊。”

  “我爹还有一群叔叔伯伯。都再酒楼里候着呢。”

  守鄯说话的态度,拉的非常低。低声细语的请示老爷子去酒楼吃饭。

  老爷子:“得嘞,走着吧。”

  出了站口,早已准备好的轿车停在了老爷子的面前。随后一家子人坐上车后。车子启动出发去酒楼。

  车子行驶在津门郊区的马路,一路的风景也让李子航开了眼。越到市区越繁华。

  这个年代的乡下郊区,好像都一个样。大片的农田,低矮的房屋,万年不变身穿打满补丁衣服的农民。一个个满脸菜色。

  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但相比以前。那日子好的不是一点半点。最起码不用再受欺负了。不用再担心人身安全了,也没有小鬼子,和二狗子欺负他们了。

  至少有了自己的土地,自己能当家做主。生活有了希望。

  越靠市中心,西式建筑越多。津门因为历史原因,作为一个万国租界。各种西式建筑更是百花开放。

  街上来往的行人,自行车,汽车、电车、公交车。让整个城市显得生动起来。

  车子停在,顺德大饭店门口。纯西式的门楼建筑。仍保留着日不落,古典建筑的风格。和欧洲中世纪的田园乡间建筑的特点。

  酒楼内也是19世纪末,纯西式装修风格。

  这个时期能在顺德大饭庄消费的。都是非富即贵。普通人根本进不来。

  酒店内迎宾,侍从。对于李子航这个拿着照相机四处乱拍的小孩,非但没有制止,还为他介绍起酒店的历史。

  “早期的顺德是一座富有西欧乡土气息的三层楼房,为当时津门洋式建筑的佼佼者,也成为了当时最为豪华的饭店。1924年,在此基础上又扩建了一座约250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酒店也是引进西式管理方式。”

  “酒店内在1888年就引进了最早的发电机。酒店内电话,吊灯,电梯。都是现今最先进设施。”

  “住过酒店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末代皇帝,皇后,少帅等人都在此长住过。赵四小姐,和美玲夫人弹过的钢琴,现在还放在大厅里。袁大头,徐时昌先生,中山先生,和兰芳先生都曾入住过酒店。”

  “酒店古往今来,迎接过多位外国着名友人入住。”

  李子航听到这些,想着到此一游的心态。给爷爷奶奶在大厅钢琴旁拍了照。

  还让侍从用相机给他一家三口留了影。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451/3451238/11111085.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