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亮剑香江
香港十五届国际茶展,特意邀请我们采南茶业参展。
谭杰带队,永川秀芽的赵明、川红公司的邱总和刘恒,云南普洱茶叶的李总,七宝山茶叶的黄小辉,潮州凤凰单丛唐山河,武夷山岩茶的杜涛,六大茶厂都带着各种产品来参展。
这是采南茶业第一次去香港参展,而且是集体亮相,一句话,摊牌了,我不装了,不再想以普通茶商的身份和大家见面了。
我还特意从各个茶叶店实习的国外交换生里抽调了一些外国留学生,一起去展会上帮忙,因为这次展会上,会有大批的国外客商来参展。
自从佐藤美纪、车雅萱、佩妮雅、凯琳达、阿米尔等第一批交换生在我们茶舍实习以后,每年都有一些留学生来学习茶叶知识,优秀的人都会分到各个茶舍实习,这成了学校和我们茶叶合作的惯例。
佐藤美纪和车雅萱、凯琳达、佩妮雅回到各自国家后,都被我继续聘用,在她们自己的祖国开设了办事处,后来升级为贸易公司,专门负责茶叶的出口业务,做的都非常不错。
国内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包装和售价都不相同,是两个体系的产品,这次参加展会,我是想把国内的产品也一并推广出去。
我和曹可馨在展会开幕前两天来到了香港。
我和她决定到中环和下环那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香港的茶叶文化。
这里的茶叶行大多都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很多都是解放前开设的店铺,传承了几十年历史的,经营店铺的老板和伙计,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我和曹可馨进了一家茶叶行,老板是一个面容很和善的老伯,头发发白,微胖,一脸的笑容。
“您钟意饮乜嘢茶?”老伯笑着和我们打招呼。
“你们喜欢喝什么茶?”看我们俩有些茫然,老伯又用普通话对我说。
“进来看看,您这里都有什么茶?”
“铁观音、凤凰单丛、普洱茶。”老伯笑着说。
“这三款茶是香港老一辈人爱喝的茶喽?”我问他。
“是的,先生你是懂行的。”他笑容可掬的说。
“尝一下铁观音吧,我听说香港的铁观音都是古法铁观音,重烘焙的,工艺还是比较传统的。”我笑着说。
“是的,你确实懂茶。”老板打开一个大锡罐,从里面取了一些茶叶给我们看。
那锡罐一看就有年头了,很是古朴。
“你都快成为古董了,是老物件了吧。”我指着锡罐说。
“八十多年了,我爷爷那辈就在用它。”老伯自豪的说。
这里的铁观音确实和我们平时喝的铁观音不同,颜色更深一些,焙火很足。
老伯招呼我们在一张圆桌坐下,用圆形的瓷泡盘给我们泡茶。
他直接用盖碗把茶汤倒入茶杯里,省去了用公道杯的流程,一看应该是潮汕那里喝茶的习惯。
“尝一尝。”他招呼我和曹可馨喝茶。
曹可馨闻了闻茶香,点了点头:“确实和我们平时喝的不太一样。”
茶汤也有很大的不同,颜色更深,之前喝的铁观音茶汤是蜜绿金黄色,现在都有些浅红色了。
我有些不太喜欢喝这样重烘焙的铁观音,大概是平时喝的都比较清淡。
“这些茶是你们从安溪进的货吗?”曹可馨问道。
“我们在香港加工的,有自己的工厂。”老伯有些骄傲的说。
这话我听了有些不太相信,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还能有自己的加工厂?
老伯又给我们介绍他店里的普洱茶,说很多都是老茶,他们家的普洱茶很有名,老一辈的香港人都是从他这里买茶喝的。
我没太大兴趣,每样凤凰单丛要了四两,店里的伙计也是一个头发发白的老伯,熟练的用一张大方块纸给我们装茶。
他这里还是用的传统的纸包的茶,上面印了茶叶的名字和店铺信息,办成四四方方的一个纸包,有点像小时候我们常见的纸包点心一般。
出了茶叶行,我们来到一家茶楼,去这里吃点东西。
这是一个茶餐厅,服务员问我们喝什么茶,说茶位费是11元一位,有寿眉、铁观音、香片、普洱可以选,吃的东西是另点的。
这里本地人吃茶的很多,一般都是选一壶茶,吃着各种小吃,悠闲的聊着天。
我和曹可馨要了一壶寿眉,点了叉烧包、流沙包、沙茶金钱肚、香芋蒜排骨。
“这里的美食真不错,约上朋友喝点早茶,吃点东西,聊聊天,真是舒服。”曹可馨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
“多吃一点,展会一开,你就忙起来了,到时候只有吃盒饭了。我让谭杰订了一家海鲜酒楼的位子,晚上大家一起好好的吃一顿。据说这家酒楼是很有名的,很难订位子,我们这次有二十多个人,要了三张桌子。”我笑着对她说。
“太好了,香港的美食真的很好,晚上又可以大快朵颐了。”曹可馨高兴的说道。
下午,我和曹可馨又逛了几家茶行。
总体来说,香港的茶叶还是有很久的历史传统,对工艺还是比较注重。
在一个茶叶店里,我还看到了安茶,现在很多人把它和六安茶混淆了一起。
在清朝的时候,祁门就出现了安茶,它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紧压茶,用箬叶、竹篓包装,严格意义上说,它应该被归位黑茶的种类。
抗战之前,广东、香港人对安茶很是喜欢推崇,大概是因为它的原料太讲究了,用得是芽叶的原料,比普洱茶讲究多了。
当年在广东有句俗话:楼下喝普洱,楼上喝安茶。可见安茶的品质和份量都比普洱茶要高的多。
可以后来由于日寇入侵,祁门那里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香港、广东那里由于交通各种问题,没办法从祁门那里进货,失去了外地客户,祁门当地茶农都没再生产安茶了。
毕竟安徽祁门当时以红茶和绿茶最为出名,本地人多饮用红茶和绿茶,安茶都是远销外地甚至海外的,没有外地的订单,它就失去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也是后来在70年代,香港这里的茶商给祁门当地邮寄了以前的老安茶,希望能够把这个茶叶恢复起来,后来经过不断走访老茶农,寻找资料,终于恢复了起来。
包括普洱,也是在70年代,香港的茶商向云南当地的茶厂提出要求,要订购原来的老普洱茶,云南当地的茶叶专家发明了渥堆的工艺,这才有了熟普的说法,能够迅速将生普的味道转化。
香港,真的给茶叶市场做了很大的贡献。
晚上,我们一起在一家叫梁记的海鲜大排档吃饭。
这次来香港,我们集团公司可谓是倾巢而出,精英云集了。
六大茶厂的核心技术和管理团队都到齐了,再加上茶艺师和几个外国留学生,足足二十多人。
林若曦要在集团公司主持大局,陈美美现在就定居杭州,安心管她的海外贸易,曹可馨和谭杰是这次来香港参展的最高层了,他们两个和我都分别坐在不同的桌子上面,招待大家。
赵明如今管理的永川秀芽茶厂的规模扩大了不止一倍,他是我们集团公司第一个上规模的茶厂,属于老资格了,自然的帮我招待饭桌上的其他人。
当年在他们村子里扶贫的张庆华书记,由于扶贫工作非常突出,后来扶贫工作结束后,回到了学校,官升一级,后来在我的帮助下,找到秦部长运营一番,现在已经是副校长了。
“张校长前几天还特意回到茶厂来看我,他准备增设一个新的专业,和我们茶厂深度合作,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就准备提交一个计划,交给集团公司批准。”赵明笑着对我说。
“你给林总批准就是了,张校长现在很有冲劲呀,你可要和他好好的合作一下。”我点头对他说。
邱总和刘恒坐在我右手边,听到这话,就来了兴趣,邱总对赵明说:“老赵,你有好事别藏着掖着,也给我们分享一下。”
邱总现在的态度摆的很正,经过几年的磨合,他知道只要把茶厂的品质管控好,品种多研发一些,销路根本不用担心,而且自己的收入比原来当董事长的时候高多了,还不用担心受怕,因此和刘恒配合的很好,一门心思的想跟着集团公司有更大的发展。
我对这六个茶厂一向鼓励他们互相多交流,能够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开发一些品种,让企业的茶叶品种更加丰富。
唐山河和杜涛,还有黄小辉,他们三个挨坐在一起,互相交流起来,几个人都是做茶的高手,彼此惺惺相惜。
当然,云南的李总我不能让他感觉到被冷落,他这几年依靠央企建筑公司何总的帮忙,在寨子里搞起来生态旅游度假,带动了整个寨子致富,通过茶叶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成了县里有名的富裕村。
如今的八大山头的茶山,都成了采南茶业的原料供应基地,靠着采南茶业的庞大的销售渠道,八个山头的老板们不再自己运营品牌,而是安心的扩大生产规模,彻底的把品牌运营交给了采南茶业,然后通过采南茶业在当地的加工厂,把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他们几个在加工厂都有股份,原料供应虽然利润没那么高,可是产量大幅增加,收入很稳定,再加上加工厂的利润分红,他们的收入远远比自己经营茶厂赚钱,所以都纷纷效仿李总,在自己茶山搞起了生态旅游,这也让我省了不少心。
我多敬了李总几杯酒,并让他回去帮我给徐书记带点礼物回去,昔日的徐副县长,如今已经是县委书记了。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502/3502081/11110835.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