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康熙想争取王福臣
康熙是坚决主张撤藩的。其实打一开始他就有这个打算,他听了一下大家的意见,然后慢慢地说:“各位大臣的心我很清楚,我现在亮一下我的意见,我决定同意吴三桂他们的请求,立即撤藩。”
一听这话,把所有的大臣都震动了。索额图这个顽固派着急了,他跪在康熙面前说:“皇上要三思啊,吴三桂他们势力那么大,不能惹他们造反啊,大清已经受不起他们折腾啊。”
康熙嘴角浅浅地一笑:“我跟他们拼耐力,以全国之力来抵御他们一隅,量他们没有跟朝廷决战的胆量。”
确实,吴三桂一听朝廷撤藩的决定,一下瘫了。他没想到康熙会假戏真做,会大胆地决定撤藩。一开始上奏自行撤藩,那是没有打算真的撤藩,是想拿康熙一把,用撤藩来威胁康熙一把。这个险恶用心是比较大的,吴三桂是有把握能拿住康熙的,他是想给康熙出个大难题的。
另外,他想拿撤藩来做出忠于朝廷姿态来,给康熙做出个他吴三桂并无异志的假象来,这样能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疑虑,取得康熙的信任。
可是康熙不按常理出牌,竟来个同意吴三桂所奏,同意撤藩,好让朝廷同意他永镇云贵,世袭藩封,永世做他藩王的美梦。康熙这一招让这个满怀希望的吴三桂措手不及。
吴三桂一下傻了,他这算吃了哑巴亏,现在这么一闹,他什么都没了。悔不当初啊,吴三桂悔恨自己,不该这么弄,弄得什么也没做成,反倒弄得什么都没有了。
吴三桂变得沉闷无语,面色苍白地坐在平西王府想心事。他的内心极度地悲愤和慌乱。他呼吸急促,眼前暗淡。他感到现在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逼着他做出选择。
他召集几个幕僚,开了个小范围会议。谁知幕僚们也分别成两派,一个幕僚说:
“王爷呀,朝廷一旦撤藩,您的兵权就要失去,您苦心经营多年的云贵这块藩地上的一切,就要失去。而这一切,是您在大清国立足的根本啊,王爷要三思。”
另一个幕僚说:
“他说的有道理,王爷,军权与军队是您权位、荣誉和财富的支柱,失去这一切,您就得听从朝廷的摆布,前途难以预料。王爷,您要三思啊。”
但是,另一派的幕僚说:
“王爷,朝廷步步紧逼,您不得不反。据我所知,同情我们的人各省都有,而且清朝的开国老将大都死去,康熙年轻,乳臭未干,本不足虑。我们稳操胜券啊王爷。”
还有一个幕僚说:
“王爷您再考虑一个有利条件,居住在康熙身边的吴应熊吴大公子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内应,为我们传递康熙的一举一动。这是个了不起的内应啊王爷。”
开完会后,吴三桂自己坐在平西王府想起了心事。
根据当前的形势,坐以待毙是不行的。根据当时的形势,吴三桂只能选择奋起反抗。他不想活活坐以等死。有没有取胜的可能呢?
他把朝廷和自己的力量进行了对比。他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他有五十三佐领的军队,有十个营的绿营兵总共有五万余能打仗的军队。再加上另外两藩旳军队,总兵力可达到七万余人。
忽然,有人向他报告:“禀告王爷,川陕总督王福臣有信传到!”
他一拍脑瓜,心里想,“把这几个人都忘了,陕西总督王福臣,那也是出于我门下的人。把这个重要的人忘了,看来我是老了。”
他又想起来,四川总督吴之茂,贵州总兵李本深等都是跟自己关系很好的人。
这些都是他足以称雄云贵一隅的资本,他身体里的血液逐渐加热起来,他头脑里的幻想活起来,眼前的景象明朗起来,他愈想愈觉得自操必胜之券。
他把耿精忠和尚可喜请来,大家坐在一起研究对策。
“照这样下去,咱们就被康熙炒鱿鱼了,一起都完蛋了。你们二位看呢?”吴三桂亮出自己的看法。
“康熙他不能等闲视之,我上书自请撤藩,他竟然答应了。你们看看,对于康熙的咄咄逼人,我们怎么办?接受他的上谕,你那我们就完了,这是肯定的。耿精忠老弟你看呢?”
尚可喜感慨地问道。
“我是晚辈,一切听你们两位世伯的教诲,你们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但是说一点,康熙不给我们面子,咱们也绝不给康熙面子。”耿精忠谦逊地说。
接着他们摆出来了自己各自的优点,各自的优势,已经对付朝廷的对策等等。他们整整研究了可以整天,最后,一场以武力对抗康熙的策略就形成。他们自信以为康熙打不过他们,自信当时清朝的实力打不过他们,康熙会最终让他们永远呆在藩王的位置上的。
到傍晚时分他们分开的时候,一个以武力遏制清王朝的计划已经形成了。
一个清初规模最大的康熙与三藩之间的战争就此开始了!
吴三桂自认“天下反清招讨打元帅”,下令各路大军向广东集中。这是彻底地公开地同朝廷决战。吴三桂等各位将领都身着明朝军队的服装,誓师那天,吴三桂发表一通讲话,表示自己忠于明朝,同清朝战斗到底的决心。场上群情激愤,热情高涨,再加上人山人海,已是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他们开始行动了。吴三桂首先想到的是陕西总督、昔日跟自己关系密切的、手握重兵的王福臣。
在整个三藩中,吴三桂是当之无愧的中心人物。吴三桂当即让自己的手下、跟王将军关系密切的汪世荣跑去遥远的陕西,并带去吴三桂的一封声情并茂的信。
在信中的内容真是情真意切,啼血交好,吴三桂任命王福臣为陕西东路总管,并带去一张二十万两的银票。可见吴三桂对王福臣的礼是很重的,由此吴三桂想笼络住王福臣的心,因为王福臣当时手下有十万兵马,雄踞西北。
王福臣成了朝廷与吴三桂争夺的焦点人物。王福臣也明白自己的价值。康熙也洞察这一点。权衡一切的康熙也给福臣军捎去一封信,希望他在康熙与吴三桂之间,能够保持中立。
康熙明白王福臣的十万兵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枚过河的卒子,对于双方都很重要。跟吴三桂好的王福臣一时成了左右康熙与吴三桂形势的一枚重要的棋子。康熙还派出以刑部尚书莫洛为陕西督办,监督王福臣的一举一动。
康熙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用莫洛来监督王福臣,这样不用一兵一卒就使王福臣保持中立,使吴三桂失去坚强的支持者。
可是康熙这一招失去了意义,因为在历史上王福臣和莫洛有过过节,他们的裂痕很深。莫洛自伺自己是康熙派来的大员,与王福臣发生了激烈的口角。王福臣一气之下,杀掉了莫洛。这样一来形势大变,王福臣与康熙之间发生了裂痕。王辅福臣似乎更倾向于吴三桂。他把那送信的骂了个狗血喷头,并且下令在驻军进入平凉城。
康熙一看这个王福臣是个潜在的威胁,官军要是一心一意地跟吴三桂开战,必须先解决王福臣的问题。康熙的战略方针很对,要想拔大树,就要把所有相关联的根须都要弄干净。
康熙就派遣朝中大臣图海作为领兵大将,带着一股精干的军事力量,奔赴西北而去。要说这个图海,是个兵部侍郎,是个能打仗会带兵的主,跟跟吴三桂手下的王辅福打仗,那不会费多少周折。
图海带着一支军队来到平凉城。他打听到王福臣带领重兵在平凉城驻扎,就让士兵们把平凉城包围起来。可以看出王福臣很自负,他不会想到康熙在这时候会动他。这不合常理。
图海突然把城市包围,突然开始攻城。王福臣听到报告,急命关上城门,守住城墙,不让他们攻进城来。
图海兵攻城攻了一会儿,被王福臣兵抵御住了。王福臣暗暗很得意,我王福臣是那么好欺负的?然而图海是个久经沙场的将军,他看出照这样攻城,非但攻不破城池,完成不了皇上交给的任务,也能助长这个吴三桂后台的嚣张气焰。
图海下令停止攻城。他向康熙请求增援,让朝廷运些火炮来。
康熙下令全力增援图海,于是三十们红衣大炮即可运到了平凉前线。图海把红衣大炮运到城墙之下,最后一次让士兵们问城里的王福臣:“王将军是向着皇上还是向着吴三桂?”
“向着吴三桂。”被气极了的王福臣臣想都没想就叫人如此回答。得到回答的图海下令开炮。
三十门火炮的炮弹立刻向城里爆炸。炸得城里的士兵东逃西窜,炸得城市面目全非,平凉城从来没有遭过如此的厄运,得到如此的废弛。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524/3524925/36081825.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