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不见长安最新文章 > 第172章 学堂二

第172章 学堂二


对此,张伟早有准备:“乡亲们,我刚才也许说的不够清楚,我再给大家详细解释下,只要是我们村里的人,在学堂里读书是免费的,若是遇上农忙季节,他们也可以回家帮忙干活,并且,只要是来上学的孩子,学堂都管他们一顿饭,管饱!”

  “来来来,一定来,学堂啥时候办好,我家小崽子第一个去上课。”张伟这话一说,那些原本在心底反对的人此时也出声赞成了,要知道免费上学不说,主要是他管饭啊,俗话说半大小子饿死老子,这每天能省一张嘴一顿饭,到年底就能余下不少粮食呢。

  不过张伟显然不打算就此打住,他提出了一个在蒋家湾村民看来相当过分甚至没有道理的要求:“乡亲们,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我们的这个学堂,是家里的所有孩子都能来上学,意思就是,不仅男孩子能来,女孩子也能来跟着一起上学,并且,家中若是有女儿的,她兄弟来上学,她就必须跟着一起来,否则学堂就不收她兄弟进门。”

  张伟提出这个要求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的女子,都不可能有得到教育的机会,张伟也并不是想改变这个时代,他只是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那些终其一生都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女孩子,拥有一次看到光明的机会,或许她们最后还是会回到那个无可奈何的生活中去,但至少,她们也曾经仰望过天空,并且能将她们看到的一切告诉她们的后代,通过一代代的薪火相传去改变这个世界。

  就像造纸术和印刷术使得知识不再被世家门阀所垄断,一代代寒门士子通过不断地冲击,最后终于消灭了世家门阀生存的土壤那样,张伟想要种下的只是一个希望的种子,并祈祷时间会让它生根发芽,开出最美好的花。

  出乎张伟预料的是,虽然村里不少人反对,但他们大多针对的是并不是让女孩子也跟着读书这事,而是觉得张伟有些浪费他们家里的劳动力。本来把我家的小子送到学堂去读书,家里干活的人就变少了,你还要把女孩子也送过去,那家里由他们担负的活计谁来做?

  张伟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汉唐时期,其实民间的风气,对女子是相当开放包容的,这一时期,不仅出了不少才女,如卓文君、班婕妤、薛涛等等,还出了不少女性政治家,比如上官婉儿、武则天、太平公主等等。

  毕竟不管是大汉还是大唐,又不是那帮打不赢外人的挫宋,真男人满脑子都是开疆拓土、功名伟业,谁没事在家欺负压迫老婆啊,也只有没出息的男人才会那样了。

  像后世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这话的原文出自明代陈继儒的《安得长者言》一书中,原话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的品德高尚就是最好的才能,女子如果没有才能和学识也要有高尚的品德。结果硬生生被后来的人给曲解成了女子不读书就是最好的品德,这就是为啥要多读书的缘故,不然永远是别人说啥你信啥,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

  想明白这一点后,张伟立马给出了解决方案:“庄子里纺丝织布的作坊,这些女孩子日后可以上午半天来读书,下午半天在作坊里帮忙干活,我这边按干活多少来给她们支付报酬如何?”

  哎,听到能赚钱,村里人又立马改了口,甚至有想把那些五六岁的孩子都塞进来的,虽然这个时代并没有关于保护童工的法律,但张伟还是拒绝了,毕竟让那么小的孩子干活,他是真有些于心不忍,只得紧急加了一条,必须满十岁才可以,十岁以下的,麻烦你还是在家自己带吧。

  虽然让十岁的孩子去作坊里干活有些不人道,但张伟实在是不能再往上加了。因为隋唐时期,官府是有明文规定的,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这就意味着,女孩子过了十三岁就可以嫁人了,虽然民间一般是让女孩在十四岁至十九岁之间出嫁(其中以十五岁居多),但这样一来,留给她们的时间就不多了,若是再往上调,那些孩子怕是只会当做是一场幻梦,事后便会忘却,根本无法养成自主读书学习的习惯。

  这一次,村里没有人再反对张伟的决定了,于是在覃家老太爷的见证下,这事就这样敲定了下来,到时候建学堂,找靠谱的教书先生,督促村里人送孩子上学,有老太爷这么一个身份辈分都能压得住场子的人在,很多事都会方便许多。

  其实张伟身为官员,他根本不用与村里的人商量,只要他一句话,强制那些人把孩子送来,村里人就得乖乖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学堂去,毕竟你啥时候见过当官的还需要跟老百姓讲道理了?

  只是张伟知道,很多事,逼着人去做和让人心甘情愿去做,中间的差距和最后的效果,虽不能说是天差地别,但也是大相径庭了。

  在定下了学堂的事后,张伟又说了第二件事,与学堂不同,这件事就关系到村里近半人家的切身利益了,那就是原先崔家庄子里的那些田地该怎么办。原先那些人都是给崔家当佃农,辛苦劳作一年,别看明面上是三七分账,但各种明里暗里的手段,加上税赋,近八成的收入都落不到村里人手中。如今张伟已经是这些土地的新主人,不管日后准备怎样剥削他们,总得明明白白地划出条道来不是?

  张伟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不然今天他也不用大张旗鼓的请客吃饭将村里人都聚到一起了。

  于是在略微斟酌过后,张伟放下酒杯,摆正了神色说道:“我知道,以前村里人近一半都是租借的崔家的田地在种,崔家原先给大家的比例是三七分账,即崔家拿七成,大家拿三成,这样,我提几个方案,供大家选择如何?”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595/3595730/11110990.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