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
朱由检本来也是想利用辽西内讧的机会大做文章,借机削弱祖大寿的实力后再缓图之,但孙传庭的话语提醒了他,距明年的大战开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现在最该保持的就是局势的稳定,而不是未对敌、先弱己。
虽然祖吴两家已被成功分化,但离瓦解却遥遥无期,只是辽西实力被削弱了而已。
这个时候若是以势压人,逼迫祖大寿过甚,说不定会引发不可测之祸乱。
维持现状是最佳策略。
现在辽西上下并无投敌之意,等明年开战时,锦州城就作为诱饵好了,祖大寿的存在至少会吸引建州的一部分注意力,这样官军的兵力部署就可以更加的从容。
更加重要的是,朱由检突然之间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皇帝,行事要光明正大,而不是沉迷于算计之中。
一国之主最应具备的是深远地眼光以及博大的胸怀,做什么事都要大气,那样才会使得臣子们不必担心会被君王所构陷和猜疑。
像嘉靖帝那样喜欢操控人心的皇帝并不是什么光彩角色,把所有智慧都用在与臣子玩弄心术上面,那你还如何治理国家?
所有的权谋在绝对实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自己现在所掌控的实力再去操弄权术已经毫无必要,将来对付祖家只要遣堂堂正正之师便可,如何取舍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如果建州、辽西相继败亡,那大明所面临的重大外部威胁基本上不存在了。
蒙古部落已经被皇太极搜刮掳掠了一遍,比较强大的部落都被迁移到靠近建州的科尔沁、插汉蒙古,剩下的都是弱小贫困的小部落了。
明年卢象升率大军出塞肯定会采取遮蔽战场的方法,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部落消亡,那大明的北方至少在五十年内是非常安全的。
等到北境彻底安稳下来,朱由检打算组建以骑兵为主的西北军团,一路向西北方向横扫,争取在打通传统丝绸之路的同时,顺便恢复汉唐时的领土和疆域。
据远在临洮府镇守的曹文昭遣人传回的消息看,被洪承畴打到塞外的陕北流贼似是有些许的动静,时不时地从边墙破损处进入大明境内,打破几个小村寨后掳掠了人口物资再逃出墙外。
曹文昭已经下令手下一名游击将军率部北移,以加强损毁边墙的防御,伺机围堵消灭这伙流贼。
但由于曹变蛟已经带着大部分骑兵去了宣大一线,提前与其他各路的骑兵进行整军合练,曹文昭手下的骑兵只有数百骑,机动力大幅下降,而流贼们在塞外几年,都是以马队为主,所以现在只能采取防御策略,想要歼灭却十分困难。
好在流贼像是已经被官军吓破了胆子,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根本不敢逗留太长时间。
并且贼人主要以抢掠粮食物资为主,杀伤人口并不多,看来其在塞外的日子也是过的相当的艰难。
朱由检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未放在心上,这伙流贼肯定就是李自成那帮人,看其现在的状况,已经沦为与马匪一般无二,这种疥癣之疾根本不足为虑。
待来年大军西返,西北军团裁汰组建完毕,朱由检会下令曹变蛟率军出塞,寻着李自成这伙人的踪影后,将其向西北压迫,迫使其做开路先锋,然后以剿贼的名义一路跟随就好,到时也落个解救异族与水火中的仁义之师的好名声。
这样的策略并不夸张。
李自成等人的匪性不可能改变,他们在西窜的过程中肯定还是以杀人抢掠为主,大明官军一路尾随过去,适当地给那些被抢掠的各族部落一点甜头,好名声很容易就能传扬出去。
正北、东北相继安定下来,西北采取攻势,那大明的陆路之敌基本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组建舰队,以攻击和防备来自海上的威胁。
目前来看,最需要建立的便是南海水师,东海和登州水师可以放在后面,人财物力要向南海方向倾斜,而南海水师的组建就绕不开郑家这道坎。
不可否认的是,郑芝龙自封伯以后,对朝廷的要求一直是百依百顺、配合无比,并且几年间对整个大明的灾民安置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单从对国朝的贡献来讲,郑芝龙确实做到了极致,远超其他勋贵。
但若是想绕开郑家组建朝廷水师,这可就触及了郑家的底限了,郑芝龙的态度如何就很难讲了。
看来要先派人试探一下郑芝龙的态度,之后再采取相关的策略。
等到大战过后再进行军队的整合吧,适当裁撤合兵是必由之路,除了京畿驻扎强军拱卫京师之外,大明境内已无驻扎军队的必要,总兵大将该退役的就退役好了。
家丁将不会再出现在大明的军队中,大将可以有亲兵护卫,根据级别保留相应人数,最高不准超过两百人的亲兵。
亲兵也不是家丁,所有将官士卒的军饷均由军法官和驻军锦衣卫发放到士卒手中,这样就会彻底杜绝兵为将有的弊病。
其实这个举措已经开始在大部分军队中实施了,就算有些军头暗地里不满,但谁也不敢出面分说此事。
锦衣卫将会担负起内卫的重任,用以镇压国内可能出现的骚乱事件。
只要国内政局稳定,百姓衣食无忧,大规模的叛乱已是不可能再出现了,现役很多参战多年的将士将会在得到相应补偿后解甲归田,这样虽然短期内会花费大量银钱,但长期来看,军费会大幅度的下降。
“皇爷,御膳已是备好,您看。。。”
已经恢复了平静地王承恩回到昭仁殿,躬身向朱由检请示道。
“唔,先用膳吧,几位卿家只有孙卿在宫里用过膳食,这眨眼便已三载了,呵呵!”
朱由检起身走下御阶,一边说笑一边当先向侧殿行去。
等皇帝转过殿内的侧门后,温体仁等人才在小太监的引领下跟随而去。
昭仁殿的侧殿在朱由检的授意下改成了膳食间,这是他考虑到留重臣用膳方便的缘故。
朱由检在殿后换上圆领直裰常服,在金盆中净手之后,回到殿内坐在了一张方几后面铺着软垫的太师椅上。
这也是他特意吩咐过的。
他实在不喜欢那种没有扶手的龙椅(龙床),这种宽大的太师椅才是他的最爱。
温体仁等人也各自在小太监端来的铜盆中净过手,然后冲着朱由检施礼之后,分别在小一号的方几后面落座。
“传膳!”
随着王承恩的吩咐声,一排小太监双手端着描金红漆的托盘鱼贯而入,然后在朱由检面前已四人为一队排好,躬身高举托盘供朱由检点菜。
在朱由检留下了一份燕窝羹以及一份椒末羊肉后,随着王承恩的吩咐,第一排从方几前躬身走过,向着几位重臣走去。
在如此这般上过四十余道菜品后,御膳这才开始。
朱由检面前的方几上摆着八道菜品,除了燕窝羹、椒末羊肉以外,还有两熟煎鲜鱼、蒜醋白血汤、糊辣醋腰子、素熇揷清汁,以及一碗菉豆棋子面和一碗香米饭。
温体仁等人也是各自点了几道看上去比较美味的菜式以及点心、香米饭等主食,几人在看到朱由检动了筷子之后,方才略带拘谨的用起饭来。
后世很多人对御膳有一个明显的误区,都以为皇帝的膳食是由御膳房烹制的,其实这不过是受了清宫戏的荼毒而已。
大明的皇宫里从来没有所谓的御膳房这么一个地方的存在,大明皇帝的膳食以及赐宴群臣所享的饭菜,全部是由光禄寺采买、制作和操办的。
只不过现在朱由检吃的是由周后及坤宁宫的女官、宫女单独烹制的而已,为此,朱由检还专门下令扩建了后宫的厨房。
作为品尝过后世美食的朱由检对御膳直接无感,他也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对光禄寺进行改革。
因为光禄寺做的猪食实在是令人难以下咽,远远称不上美味,与后世的大学食堂无甚区别,最多只能填饱肚子而已。
在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朱由检也不是反对享受之人,赚那么多钱,在惠及民生的同时,自家人享用能花费多少?
这顿御膳在朱由检率先停箸漱口之后,于小半个时辰之后结束,温体仁等人施礼告辞后出宫办差去了。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636/3636160/74031626.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