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诬告!
李承乾登基之后,便下旨,加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都优先采纳。
如此位高权重,自然会有人眼红,就在秋收后,李承乾竟然接到了一封举发信,是洛阳一个叫李弘泰的人写的,他在举发信中说,长孙无忌与监察御史-李巢密谋造反。
且在书中,他还给李承乾举了个例子。薄昭是汉文帝唯一的亲舅舅,汉文帝能登上皇帝宝座,薄昭功不可没。
那时候,在吕后去世后,汉朝宫廷发生了政变,朝中大乱,诸吕与老臣们内讧。一些人提出,立代王为帝。
但汉文帝有些迟疑不定,因为他不知道是真是假。也就是这个时候,是薄昭挺身而出,去京城探求究竟。与那些当权的大臣商谈,最终肯定了大臣们的心意。薄昭在回去向代王汇报后,代王才下定了决心,去京城继承了帝王,成为了后来的汉文帝。
周勃是诛杀诸吕的老臣中的领袖,在汉文帝登基后,他担任右丞相的职务。但是由于他身居高位,畏惧功高震主,辞去了丞相的职务。在陈平去世时,周勃又被重新起用。但周勃心存畏惧,觉得自己危险了,甚至在家中穿着甲胄,让家人手持兵器接见前来拜访的官吏。因此有人上书告周勃意图谋反,汉文帝因此将周勃抓进监牢。
周勃一方面给狱吏送礼,又把自己财产都送给了薄昭,所以薄昭为了周勃上下奔走。薄昭最后把门路走到了薄姬那里,薄姬亲自出面为周勃说话。汉武帝至此才无罪释放了周勃。
经过周勃这事后,薄昭的胆量越来越大,奢靡无度、骄纵不法,安插亲信,干涉朝政,最后他竟然胆子大到,敢杀死天子使者的地步。一些臣工便劝汉文帝诛杀薄昭,立下帝威,绝不能让他成为下一个吕氏。
汉文帝是经历过吕氏之乱的,他当然清楚外戚做大的祸患,于是派大臣去劝薄昭自杀,但薄昭不肯。
没得办法,汉文帝则让文武百官去都穿着丧服,到府上去为薄昭吊唁送葬。薄昭外甥狠下了心,铁定要他命了,只得自杀了。
长孙无忌的功绩,不下薄昭,长孙家的子弟,门生故吏更是遍及朝野。数十年来,长孙无忌在朝弄权,在私广置产业,已经国家祸患了。
如果陛下不像汉文帝一样壮士断腕,割舍亲情,那将来大唐可就危险了!所以,他建议,杀掉长孙无忌,惩办他那一系的官员,涤荡官场的风气。
看到这份举发信后,李承乾笑了。原来,在李弘泰这类人眼中,他就是个儿皇帝。而这个李弘泰,摆明就是想激怒李承乾,想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对长孙无忌不满的种子。
可他啊,还是小看了李承乾的心胸。长孙无忌爱权不假,可二十多年来,辅佐他也是一心一意的,他要的就是个地位,办事也非常的公道,哪怕是自己的门生故吏,他也没过过分关照的。
而且,长孙无忌做事很有分寸,他前半生事跟着陛下出谋划策,后半生为了自己,为了长孙家披荆斩棘,好不容易能安心的施展抱负了,便有人说他位高权重,是国家之害了!
自己有多少斤量,李承乾心中有数,长孙无忌再能干,也就十几二十年的活头,还能在朝干几年,十年够不够!母后在世,长乐在府,别说长孙无忌没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李承乾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于是,他下旨,令洛阳府将李弘泰锁拿入京!
........
含元殿中,李承乾拿着李弘泰的奏疏道:“上皇伐辽东,留守有表送告密,言房玄龄谋反。上皇叱令将其腰斩,并以示玄龄,告之其安心专政,辅佐于朕。”
“上皇传位于朕时,叮嘱于朕,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他日朕既身死,亦勿令谗人间之。”
“太尉是朕的舅父,朕步履蹒跚之时,便是被他带着。朕写的第一个字,背的第一首诗,都是他教的。”
“小时候下雨,太尉怕朕湿了鞋子,把朕背在背上,披上蓑衣,一路从千秋殿走到顺天门,然后再会秦王府。”
“朕,是在他的后背,长大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便是做了天子,李承乾也不曾忘记,长孙无忌对他爱护、教导!如今,贵为天子,权掌天下了,难道就要疑心自己的舅舅了吗?
说他谋反,证据呢?
没有证据,就诬告天子元舅,离间君王元宿,这是什么行为啊?他是出于什么心理,才这么做的!
我朝一向鼓励进言,从来不堵塞言路,李承乾登基后,也下旨赏赐了一些谏言有功的朝臣、百姓。
但畅言路,不是胡扯,不是攀诬!李弘泰想学江充,谋得非分荣宠,但李承乾不是汉武帝,还没有到疑心深重到亲人都容不下的程度!
要是按照李弘泰的说法,那吴王掌管北衙,手中握有十几万常备禁军,他是不是也能谋反;晋王在户部任职,管着国库,是不是也在中饱私囊,做国家的硕鼠。蜀王掌管报社、书籍刊印,他是不是也在写反书,鼓动舆论,颠覆朝廷?
还有在朝的臣工,每一个都负责一摊,都掌握着权力,那站班的这些臣工,是不是都是国贼啊!
大唐的朝廷,大唐的臣工,在他李弘泰眼中,成什么了?大唐在他眼中,又是什么?
对这种包藏祸心之辈,行鬼蜮伎俩的小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必须加以严惩!
也就在李承乾征求诸臣意见的时候,向来装哑巴的魏王李泰,举笏走到阶下:“陛下,臣弟有本要奏!”
李承乾对他突然站出来,很是惊奇,但也是淡淡道:“魏王,你怎么看!”
“臣弟以为,此等逆贼,意在离间我天朝君臣,祸乱天下的意向。正如陛下所言,如其所言,则人人自危,国家不宁。”
“如此包藏祸心之辈,岂能以寻常刑罚处置。臣弟以为,当以坐反诬告,同治其罪。既然他揭发的不是反贼,那他就是反贼喽!”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645/3645525/51031714.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