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卧槽,中原九鼎也舍得往外送?
又三日之后,杨一笑到达板桥县。
随同而来的,是十万大军。
陷阵营并没有跟来,留在家里坐镇稳固,况且这种事也轮不到陷阵营出动,因为一旦出动就是最硬的大战。
尽管陷阵营并未前来,十万大军仍旧很是骇人,旌旗招展,迎风飘扬,如果站在城墙上放眼一望,只见城外旷野上黑压压全是人。
有着十万大军,威慑之力足够,毕竟这十万军队也是精兵,战斗力仅仅稍弱于陷阵营,而如果单论其中的五万民团,战斗力甚至能和陷阵营不相上下。
杨一笑这次之所以出动民团,主要目的也不是担心镇不住密州,而是因为民团的组建晚于陷阵营,故而趁此机会带出来进行练兵。
这十万大军虽然打过相州之战,然而那场战阵的主力乃是陷阵营,后来虽然也参加了紧急驰援幽州,然而那次驰援之战的主力仍旧是陷阵营。
作为后世穿越者,杨一笑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军队的发展必须有所平衡,不能只让陷阵营一骑绝尘。
所以在二十日之前,也就是戴岳拿着他两份奏疏赶回京师的那一天,杨一笑亲自率领麾下军队,开始了长途跋涉的大练兵。
对外宣称,清扫匪患,然而真正意图却是五个,他要通过这次动兵一石五鸟。
首先第一个意图,确实是清扫匪患……
自从狼族发起国战之后,如今的云朝越发动荡,由于朝廷不断加税的缘故,各地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而纵观历史上不管哪一个朝代,一旦民不聊生必然处处揭竿而起。
造反的,起义的,活不下去上山为匪的,还有天生恶棍趁机落草为寇的,总之现在的天下乱象纷呈,几乎到处都在滋生着匪患。
哪怕是杨氏掌控的三州之地,同样也有匪患在不断的冒头,只不过这些匪患并非因为活不下去,而是从其它州府流窜过来的流匪。
熟悉历史的都明白,越是流匪越是凶残,原因是流窜过来之后没有乡土之情,故而在打家劫舍的时候极其残忍。
动辄屠村灭户,袭击过往商旅,有些匪寇由于团伙势力较大,甚至敢在大白天里出现在城池周围,弄的人心惶惶,不利繁荣安定。
鉴于此,杨一笑的第一个意图是清扫所有匪患。
他亲自率领麾下大军,从最北边的幽州启程,一路南下,不断清扫,并且随着涉及地域的拓展,以及麾下军卒的攻伐越来越娴熟,于是他开始进行分兵,把兵力分为五路兵马。
每路恰好两万兵,各自设立一员主将,然后继续向南,沿途不断清扫匪患。
这一路上,杀人极多,大军所过之处,宛如狂风席卷,不管是外来的流寇,还是本地落草的山贼,杨氏大军没有丝毫心软,一律绞杀屠灭并且破除山寨。
最主要的是,不予以收编。
这和自古以来的朝廷剿匪完全不同。
古代朝廷剿匪,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打的,一般都是进行诏安,通过软办法解决匪患。
这么做的原因,囊括大约两个,一是节省动兵的开支,二则是贪图匪贼的战斗力,能够落草为寇上山为匪,体魄肯定要优越于普通人,所以在朝廷看来,诏安是一大收获,诏安之后稍加利用,便可变成一支兵力。
但这是朝廷的做法,为了利益罔顾了匪患曾经作恶的事实。
杨一笑身为后世穿越者,骨子里有种后世年轻人的愤青,他既痛恨匪患作恶多端,同时也不认为这些匪患有必要收编,哪怕匪贼的体魄由于普通人,稍加训练就是不错的兵员,但是在杨一笑心里,他不愿意为了利益破除自己底线。
做过匪,杀过人,坑害无辜的百姓,屠村灭户没人性,这种罪恶在杨一笑看来,几同于畜生一般的行径。
所以……
杀!
一个不留,一个也不收编。
正规军一旦狠起来,匪患根本抗不住,杨氏十万大军一路南下,简直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所过之处,尽皆清扫。
而最后汇缴上来的清扫数字,赫然把杨一笑和杨氏核心吓了一跳,这时候大家才突然意识到,这次动兵之时临时加上的清扫提议多么有必要。
为什么有必要?
因为匪患的数字太吓人了。
仅仅杨氏掌控的三州之地,竟然就被清扫了五万七千多人,尤其是其中有两股较大的匪寇团伙,人数竟然各自超过了一万之众。
吓人啊,真的很吓人,倘若不是及时做了清理,说不定这些匪患能闹出什么大乱子。
即便是现在及时进行了清扫,杨一笑心里仍旧不免有些后悔,他暗暗责怪自己只顾着发展,忽视了治下之地的民生安危……
稍微想想就能推断出来,这么多的匪寇做过了多少恶,人数高达五万七千之多,受过侵扰危害的百姓必然远超这个数字。
幸好,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由于这次动兵的五个意图之一,杨氏趁机清除了所有的匪患。
……
此次动兵的第二个意图,则是向外展示杨氏的肌肉。
最主要的是向朝廷展示。
十万大军分兵五路,沿途清扫三州匪患,如此一路不断南下,慢慢又重新汇聚一军,终于像一头下山的猛虎般,从三州之地的自家地盘冲了出来。
兵锋赫赫,直指京师!
偏偏却又在距离五百里的地方停下,对外宣称是要帮助朝廷清扫当地匪患,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杨氏在展示自己的武力。
与此配合的便是索要盐引之权,通过里应外合的手段让皇帝不得不同意。
所谓里应,就是康王,那厮一门心思要搞垮云朝,以便达到他南渡建国之目的,故而十分卖力,在御书房里不断替杨氏诡辩。
所谓外合,便是大军,十万兵马虽然距离京师五百里,然而陈兵赫赫的架势瞒不住人,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的出来,杨氏这是有索求啊,所以直接展现武力。
这第二个意图果然得偿所望。
十万大军的威胁,再加上康王卖家,盐引之权顺利到手,皇帝做出了长痛短痛的选择。
而当利益到手的时候,就需要稍微展现温良,毕竟现在杨氏并未造反,对外的姿态一直是忠于云朝,故而,得哄哄京师里那位满心憋屈的皇帝……
怎么哄呢?
给甜枣啊!
十万大军的威胁,属于大棒子打人的行径,现在大棒子打完了,必须要给个甜枣吃吃才行。
不得不说,杨一笑真是个有大气魄的人,同时,他也是个能够断然割舍眼前诱惑的聪明人。最大的利益已经到手,杨氏已经拥有了盐引权,所以这时候他付出了一样宝物,不但哄好了皇帝而且让天下人惊叹。
是什么宝物呢?
正是那口青州鼎!
此物一经出世,立刻引发天下哗然,无数有心之人怦然心动,都在心中生出觊觎的念头。
老天爷,青州鼎啊,这可是传说中的中原九鼎之一,谁能得到就意味着有夺鼎的气运。
然而令人不可置信的是,杨一笑竟然舍得这种瑰宝,就在皇帝颁布盐引之权赐予杨氏的圣旨当日,代表着国运的青州鼎赫然运进了京师。
据说,那一日满城轰动。
据说,皇帝在皇宫中狂喜。
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无论此前多么敌视杨一笑,然而当青州鼎运进京师的那一刻,所有人不得不在明面上称赞一句杨一笑忠君。
能不忠君么?
毕竟连青州鼎这种瑰宝都愿意进贡。
而杨一笑这一奇招用出之后,市面上关于杨氏狼子野心的流言不攻自破,任何人不管多么精通口舌之能,都无法再散播杨氏可能会谋反的言论。
原因很简单,散播这种言论等于打自己的脸。人家杨一笑连青州鼎都愿意进贡给皇帝,岂能是一个狼子野心意图谋反的奸臣。
不但不是奸臣,简直天下第一忠君爱国啊。
配合这一奇招,京师中的杨氏弟子趁机操纵舆论,于是很快涌现一股言论风潮,几乎人人交口称赞杨一笑的贤德。
“泾县杨一笑,云朝诗仙矣。”
“其人忠君爱国,品行温良谦恭,你们知道么,太上皇在他那里养老呢,是这位在承担太上皇的晚年赡养。”
“他明明得到了青州鼎,然而却主动进贡给陛下,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么,这是晚辈在孝敬长辈。”
“啥?你说陛下不是他的长辈!妈的,你有没有脑子啊。杨一笑娶了济王的郡主,济王是陛下的兄弟辈,所以从辈分上讲,杨一笑要喊陛下一声伯父。”
“啥?你怀疑陛下不愿意认这种晚辈。我呸,原来你真是个没脑子的货。”
“你也不想想,这种懂事又忠诚的晚辈去哪里找?”
“麾下十几万大军,连狼族都能被他打退,然而明明手握重兵,却对陛下谦恭尊敬,这种晚辈如果有十个八个,恐怕咱们陛下睡觉都要笑醒。”
“喂喂喂,快看快看,有布告贴出来了,似乎说的正是杨一笑。”
“哗,竟然又是一份圣旨。”
“竟然,又是嘉奖杨一笑的圣旨。”
“我刚才咋说来着,陛下肯定喜欢这种晚辈,看到没有,布告上写的很清楚。因杨一笑知礼懂节、尊敬君长,故而陛下龙颜大悦,再次拔擢杨一笑爵位。”
“啧啧,这才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吧,前阵子皇后亲自北上的时候,陛下刚刚拔擢了杨一笑爵位,然而现在,又是拔擢。”
“县侯啊!”
“从县男成了县侯。”
“将军百战死,尚不能封侯,开疆拓土之功,才有可能封侯,侯是啥,万户侯啊,这可是实打实的爵位,不像之前县男那种虚的。”
“看看布告上说的,食实邑一万户整,老天爷,羡慕死人啊,这竟然真是万户侯,陛下封了杨一笑万户候。”
“咦,对对对,听你这么一说,倒是很有道理,那杨一笑坐拥三州之地,据说迁徙百姓高达两百万,所以哪怕陛下不封他万户侯,他其实也是不缺食邑的大人物。”
“对对对,有道理有道理,我忘了他确实有开疆拓土之功,他收回了中原失去一百多年的州域,幽州,顺州,那可是幽云十六州的两大州,这种功业确实属于开疆拓土啊。”
“收回两个州,再加上进贡青州鼎,这要是不给个万户侯的封赏,确实是有些说不过去嘛。”
“最关键的是,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份布告上的用词,陛下以贤侄称呼杨一笑,啧啧,听听,这是什么口吻,这是欣慰承认的口吻啊。”
……
【大家不要心疼这件宝物的暂时送出,终究他还是咱们杨一笑的囊中物,做大事之人,胸襟一定要开阔,不为眼前诱惑,不被迷惑双眼,这才能步步为营,最终到达那巅峰,大家认为这一段博取名望的情节合理不?】
【这是今天第一章,老规矩3500字大章,山水继续码字,等会还能更新一章,特别解释,这是二次修改添加,不算章节水字数】
……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760/3760186/3059528.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