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化学imo考试开始
第516章 化学imo考试开始
这道题无非就是在考察氧化钠的燃烧问题,其实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后面的一些方程式。
只要将方程式配平,得到前后都平等的方程式,这道题就算是做出来了。
根据前文,可得出燃烧物质的一些相关特征,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是氯化钠。
因此结果就是,Na0₂ 2H₂0=2NaOH 0₂↑。
这道题并不是特别的难,但是也有陷阱在里面,但是只要将配平的方程式写出来,问题也就不是很大了。
将这一道题做完,叶秋又扫了一眼,后面的题发现大多数都是有关于光学和力学的问题,倒是不是很难做。
只不过后面的大题……
叶秋认真的看了一眼后倒是觉得这个出题的老师挺有趣,毕竟这道题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陷阱不说,就连计算这方面如果不小心的话,很有可能会得出一个错误的数值。
而这道题考察的就是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相关应用。
而且还需要写出相关实验步骤。
这种用文字表达出实验数据的题目是不好写的,而且还是相当的不好写,因为只是用文字表达,并没有什么相关实验数据的支撑,所以需要答题者要有极其强大的思维能力,利用自己给出的其中一个数据进行推论。
叶秋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快就有了思路。
在硅中,由3s和3p原子轨道组成的成键分子轨道能带和等量反键分子轨道能带在能量上有很大的差距。硅是电子的导体吗?请解释。
在心中默读了一下问题,叶秋闭上双眼,脑海当中演练了一下实验的数据以及相关问题的一些教材解析。
答案很快就已经是出现在他的心里。
叶秋低下头,刷刷刷的快速写着。
硅并不是电子的导体,因为在含有N个原子的晶体中有4N个分子轨道,其中有2N个成键轨道,4N价电子将填充到2N个成键轨道中;而金属的导电性要求能带不能被充满。
至于后面的题目,因为考察到了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通过实验得到的多孔硅胶对于各种气体实用性的吸附性作用。
所以,这道题得分的几率虽然大,但是却容易失误。
硅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常用作干燥剂的多孔硅酸是由硅酸盐 (例如Na₂SiO₄)的水溶液中加入相应的酸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硅酸分子,放置一段时间后,硅酸分子逐渐聚合形成硅酸溶胶,进一步处理可得多孔硅胶。多孔硅胶对许多气体如乙醚蒸气等有吸附作用。
而这道题的要求,就是设计一实验证明硅胶的吸附性,并且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解释。
而这道题不只是要求写出实验的步骤,而且要写出实验结果的现象以及解释。
这三样各占五分,加在一块就是十五分,也算是这张卷子里面的大题了。
一旦其中有一项写的不是很完整,就会扣上两分,三方面一共要扣六分的话,也是扣了不少的分数。
其实这个实验与NH₃的喷泉实验有些相似。
至于答案也并不是很难,至少对于叶秋来说这样的题目虽然有各种见解,但如果小心细心的去写,我根本不会有多少失分点。
在一个干燥的烧院中滴入2~3滴乙醚,使其充满容器,投入5g硅胶。
立刻塞紧带有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连接的乳胶管)。用力摇晃烧瓶片刻,把烧瓶固定在盛水的方槽上面,使乳胶管的尾端伸入水中,打开弹簧夹。
用另一副未加硅胶的同样装置重复进行一次上面的实验。
至于得出来的现象,一共有两个。
(1)装有硅胶的烧瓶,打开弹簧夹后,水槽中的水通过玻璃尖嘴像啧泉似喷出。
(2)未装硅胶的烧瓶无此现象。
而叶秋写出来的内容和现象加在一块,已经是将解释的部分也包括在内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解答范本。
后面的题就不是特别的难了,也就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将前面的题做完,就看到了最后一道大题。
题目是:1.0g某金属的硝酸盐的水溶液与6.0g某卤素Y的钠盐溶液相互作用,生成溶液A和一种质量为1.0g能溶于氨水的白色结晶状沉淀。
(1)金属X和溶液A是什么?用计算证明之。
(2)溶液A是否能和硫酸盐、亚硫酸盐和硫化钠等溶液反应?
(3)写出本题所涉及的全部反应方程式。
叶秋心中简单思索片刻,倒是觉得这道题出的挺有趣。
至少相对于叶秋来说,光是这些回答的过程,就是对于一些已知公式的相关推论。
也就是说,这道题需要解答的同学,运用自己的能力,将这道题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一番论证,从而得出早就已经得出来的公式的证据,来证明已知存在公式的正确性。
首先看题目给出来的相关条件,既然给了质量,所以通常会根据方程式计算,而且多数都会用到物质的量。
所以首先就要判断过量的问题,之所以用NaI是因为已经明确说了是某卤素的钠盐,其中NaI的摩尔质量最大,所以相同质量,则NaI的物质的量就会最少。
如果是其他卤化钠,其物质的量都会比用NaI多,如果能判断出用NaI时NaI是过量的,那么换成其他物质的量会更大的卤化钠则也一定过量。
用LiN03同理,是因为其摩尔质量小,因此如果同质量的硝酸盐LiN03的物质的量会最大。
如果这是都是不足的,那么换成别的硝酸盐也会不足,并且写 出方程式之后,无论是复分解还是氧化还原,两者的计量数的比是不变的,所以可以这么做判断。
从这也可以看出,作题尤其是竞赛题时候不要怕设未知数,因为即使看似是不定方程,那么最后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有合理解才可以。
而从这些题目当中,叶秋能够看得出设置题目的老师,是希望学生可以注意培养讨论的能力,因为这道题只有学生互相碰撞讨论才能得出思维的解放,从而得到这道题的最优解。
至于这第二题,这里需要n.和k都是整数,且n要大于k,即使未想到这一层,计算之后可发现,只有Y=F or I时候,n/k=0.3or2.0。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859/3859100/22127140.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