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称颂六哥纯孝吗?
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称颂六哥纯孝吗?
保慈宫里,高太后正闭着眼睛假寐。
“娘娘……”粱惟简的声音,从帷幕外传来:“勾当皇城司公事张士良奉命来奏!”
高太后睁开眼睛,轻声道:“叫他来老身面前说话!”
“遵旨!”
须臾之后,一个四十岁上下,身形低矮壮实,看似敦厚的内臣,便到了太后寝殿的帷幕外。
见了坐于帷幕内的太后身影,他躬身一礼,拜道:“勾当皇城司公事臣士良,恭问娘娘凤体万福无恙!”
“老身无恙!”高太后坐在帷幕里,看着帷幕外张士良的粗矮的身影,问道:“说吧!探事司探查到了些什么?”
张士良低着头,长身而拜,将一封文书,呈在手上:“启奏娘娘,探事司近来探查之汴京诸事,臣皆以录于文字,乞请娘娘圣览!”
大宋祖制,后宫不得干政。
但,皇城司隶属内廷,受帝后指挥行事,不受祖制限制。
所以,皇城司就成为了大内后妃为数不多,可以对外朝施加影响的渠道。
尤其是太后们,素来会在皇城司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内臣,以掌握朝野风向。
张士良,就是高太后安插在皇城司中的耳目。
本意,只是叫他盯着外戚们,不要叫外戚在外面胡作非为,以免惹出祸事来,丢了宫中的体面——主要是高太后的体面!
但现在,在这个朝野人心飘摇之际。
张士良就成为了高太后的眼睛和耳朵。
皇城司隶属的探事司所辖逻卒,变成高太后手里最有力量的棋子。
粱惟简从张士良手里接过文书,然后恭恭敬敬的从帷幕一侧,来到高太后面前,呈递到太后手中。
高太后接过那文书,打开一看,眉头顿时皱起来。
粱惟简在旁边,拿着眼角瞥了一眼,立刻就低下头去。
因为,在那纸上的文字,实在是太过了一些。
“……闻,中丞黄履一日与左右曰:我有一恨:在台谏不能迁二王以出外!如今天子有疾,而二王在禁中,假使一日禁中忽降片纸,吾辈悔之晚矣!”
这是何等大逆不道,目无王法的狂悖之语啊?
但,说这个话的人,是御史中丞黄履!
此人乃是天子心腹中的心腹!
此外,黄履有个女婿叫吕惠卿……
黄履说这种话,他想做什么?他和谁商量过?又是谁在他背后唆使他讲这些话?
是吕惠卿,还是江宁的那个人?还是干脆来自……
粱惟简根本不敢往下想了。
高太后却并没有像粱惟简想象的那般生气。
台谏的乌鸦们,嚷嚷着要将二王,赶出大内居住这个事情,从熙宁二年开始嚷嚷到今天了。
高太后对此,早就脱敏了。
老实说,要不是现在皇帝病重,黄履哪怕当着她的面,说这样的话,高太后也会一笑置之。
何必与台谏官较真?
他们就是做这个事情的。
何况,黄履身为御史中丞,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若不说那样的话,反倒是会被认为‘心怀两端’。
弹劾他的奏疏,会把银台司的官署都淹掉的。
高太后继续向下看,探事司报告的,都是这汴京城里,事涉侍制大臣、外戚和皇家的民间议论。
于是,高太后很快就看到了一条逻卒的报告:昨来,京师瓦子之中,有小报传言,内探曰:大内人言,延安郡王纯孝,自官家服药,便只吃素,为父抄写佛经,日送福宁殿,以为祈福。
高太后的脸色顿时一黯,心里面有些不舒服。
她冷着眼睛,看向帷幕外的张士良,问道:“大内消息,为何传到了市井瓦子,为凡夫俗子谈论?这内探,又是个甚?”
张士良立刻趴下来,瑟瑟发抖的俯首而拜:“臣死罪!死罪!”
粱惟简见了,连忙凑到高太后近前,小声解释:“娘娘,所谓内探,便是那小报对于禁中消息提供者的一个代称……”
“除了内探,小报还有‘省探’、‘衙探’,分别打探都省与官衙消息……”
高太后闻言,怒不可遏。
大内消息,市井里的人都可以打探得到?
那这大内,在世人面前,还有何秘密可言?
那小报甚至还有所谓省探、衙探!
意思不止禁中,都堂和官衙的消息,也都会被人拿到瓦子里传播、谈论、评价?!
皇帝怎么就不管管?
她看向粱惟简,责问道:“尔等既知,为何不整治此辈?”
粱惟简低下头去,委屈的道:“娘娘,当年仁庙时尚且奈何不得,况臣等?”
“隔绝中外,其罪非小啊!”
但在心里面,粱惟简也好,张士良也罢,都心知肚明。
这内探们到底是些什么人?
而且内探外泄禁中事,几乎全部是奉命泄密!
只不过,有些时候是奉了大家之命,而大多数时候则是奉了这大内诸位大貂铛的意思泄密。
特别是,熙宁之后,王安石变法,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天下之中纷纷扰扰。
大内内臣们,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尤其是市易法、市易务的推行,让好多人丢掉从前一本万利的买卖。
所以,大批内臣,开始主动的向外泄露消息。
如此,哪怕阻止不了,也可以恶心一下都堂和宫中,给他们添点麻烦。
不过,这些事情,太后不需要知道就是了。
一切都推给祖宗制度,一切都推给嘉佑之政。
如此一来,高太后就不会再追究了。
果然,高太后在听粱惟简提起‘仁庙尚且奈何不得’、‘隔绝中外,其罪非小’这两个关键词之后,怒气就消散了大半。
高太后最喜欢的就是仁庙嘉佑之治。
天下无事,圣主在朝,名臣在位。
所有人都可以安享太平。
而不是像现在这般,为了几吊铜钱,从京师到地方鸡飞狗跳,祖宗的制度,被破坏殆尽,上上下下,怨声载道。
尤其是西北用兵,延绵不绝,耗费巨大,却只得了些番人的贫瘠之地。
这让高太后最为不满!
“既是祖宗之制,老身不便干预,只是这禁中的事情,尔等往后都要盯着,不可再叫人随意外泄了!”
“是……”粱惟简立刻点头。
帷幕外的张士良也连忙俯首:“臣谨奉娘娘圣旨!”
高太后瞧着手里文字,又看着帷幕外的张士良。
不免问了一句:“张士良,瓦子里,果然都在称颂六哥纯孝吗?”
张士良拿着眼睛,看了看帷幕里的高太后的身影,答道:“臣乃卑鄙之躯,岂敢言此事?”
他不要命了,才敢议论这个事情!
高太后点点头:“老身知道了!”
便对张士良吩咐:“尔去皇城司里,嘱咐探事司诸人,务必留心坊间议论,旦有所动,奏来殿前!”
“遵旨!”
待到张士良走后,高太后拿着手里的文书,靠着软塌,问着粱惟简:“粱惟简,六哥果然每天都在吃素、抄录佛经吗?”
粱惟简在这个事情,自然不敢隐瞒,他低着头答道:“据臣所知,庆宁宫中人,皆言如此!”
“娘娘若是疑虑,可招管勾庆宁宫冯景来问……”
高太后摇摇头:“这倒不必了!”
去问冯景,不就等于公开宣布,她这个太母怀疑庆宁宫里的皇子吗?
如此,无论答案是怎样,对高太后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
注:皇城司下属探事司,真宗始设,最初编制亲事官逻卒四十人,掌‘于京师侦查流言蜚语及图谋不轨者’,神宗朝和哲宗朝,探事司都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编制一度达到五百人。
注2:勾当皇城司公事,既主管皇城司的官员,常以武臣、内臣出任,《宋会要。职官》记载:元丰六年,上批:勾当皇城司公事官数多,止留十员。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912/3912606/117729267.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