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王玄策


春秋时期

庄子有些疑惑,他只听说过道家,什么时候有了道教呢?

只不过,这句话倒是说的很对,说到心坎儿了。

“我道教哪有那么粗鲁嘛......”抱朴子葛洪法师有些汗颜,但天幕说的好对,我竟也无言反驳。

“好汉,这又是一位我贞观的好汉啊!”李世民看到王玄策不愿忍辱,誓必要为大唐找回场子,直接称赞道。

“既然天幕此时是在夸赞大唐的武功,想必这位王使臣应能为我们带来不少惊喜吧?”房玄龄道。

【当时吐蕃还是文成公主的丈夫一代雄主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与大唐处于蜜月期。

王玄策到了拉萨,给松赞干布说道了一下,他听明白了。

然后借给了王玄策一千二百兵马。

松赞干布的意思很清楚:小老弟啊,借你点人壮壮声势,把自家人要回来,找回点场子,这事呢,就这样平了,你也可以带着使团回去和李世民交差了。

但是王玄策可不这么认为。

他反正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于是又去大唐在天竺区域的另一个藩属国泥婆罗(今尼泊尔境内)借了7000骑兵。

总共8000人马,气势汹汹的杀了回去。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率军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

激战三天,斩首三千余级,溺亡的万余。

阿罗那顺弃城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

王玄策再次将其击溃,擒获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

余众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王玄策再次将其击溃,俘获其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

天竺震恐,举国五百八十城邑先后先后献城而降,被篡位的戒日王朝彻底灭亡。

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

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

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勋贵,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

其实王玄策看似借了8000人马,但是并不然。

要不然我们怎么说他是一人灭一国呢?

首先,当时松赞干布是以大唐女婿的身份帮忙的,所以他给王玄策的这一千二百兵马就是打手,王玄策无论用这一千二百人怎么处理这个事情,他都不会干涉。

其次,泥婆罗国的七千人马是王玄策自己征召的。

当时的泥婆罗国统治阶级沉浸于酒色珠宝香料等,毫无雄心壮志,并不会主动的热心帮忙。

而泥婆罗国的史书上,也并没有记载出兵一事。

因此,此战吐蕃和泥婆罗都不享功。

享功的只有王玄策、他的副手蒋师仁和三十大唐骑兵组成的使团。】

“大唐的使节合该如此啊!”李世民没想到立下泼天灭国战功的人,居然还真的只是一名使节。

二凤的脸上满是赞赏之色。

现在的大唐还没有那么多泼天的战功。

所以对于贞观三年的诸位来言,王玄策的战绩属实逆天了。

但是在场的诸位也都理解,王玄策此战更多的其实是裹挟了大唐当时的国威。

瞧瞧那天幕上,播报的当时李世民的称号,一个比一个尊贵,一个赛一个至尊,由此可见当时大唐在国际上的声势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了。

但是,会借势借威,本来就是一种本事。

而王玄策又能借威立功,这更是一种能力。

“如此良才,必须要善加培养啊!”

“中书省派人去寻一下这王玄策如今在何处吧?”

“朕现在是恨不得尽早见到朕的爱将啊!”

李世民在甘露殿内来回踱步,焦急的吩咐道。

大秦

“一人灭一国?这大唐的战力如此恐怖?而且此人还不是大唐的将军?”扶苏惊呼道,“如此能力才能在大唐做个使节,大唐究竟有多少的人才啊!”

嬴政也是颇为艳羡,他现在很缺人,缺大量的人才来治理这个初定的庞大帝国。

【回到长安,王玄策被李世民封为朝散大夫,好消息啊,从正六品变成正五品了!

大家也许很好奇,为什么王玄策如此之功并没有被大唐所重视呢?

因为大唐始终没有把天竺当作自己的对手,天竺虽然坐拥一年四熟的土地,但也确实从没出现过能与中原王朝相当的大帝国。

大唐的战略目标始终放在了丝绸之路上。

对于出河西,出西域,让大唐饮马于地中海,与罗马帝国接壤,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这才是大唐的目标。

所以,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胜利也因此不受重视。

而且,与当时其他唐朝将领的众多对外作战的大胜相比,王玄策所做的事也并不出众。

毕竟,当时谁要是没有灭国过,就不配被称为将军。

二百骑兵灭薛延陀的李世勣

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

单骑入阵王忠嗣

深入万里高仙芝

打仗如喝水、灭国如谈笑、弹指灭国无数的李靖

一军灭高昌的侯君集

等等诸如李道宗、薛万彻、薛万均、契苾何力、苏定方、黑齿常之、封常清、刘仁轨、哥舒翰等等这些灭国、拓土、拒敌的名将比起来。

王玄策的战绩在唐朝并不显眼,太宗皇帝以及后来的高宗皇帝也并未给予了太多关注,

就连史书都写得十分敷衍和简单,只有寥寥数字:大破之、又破之、进击之、灭之。】

嬴政哑然,这李唐一朝未免也太武德爆棚了吧?

天幕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被奉为千古一帝的他内心是豪情万丈的。

对于后人认可和夸赞的功绩也是倍感光荣加身。

可是这些后辈们,竟然一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哎,我大秦还仍需努力啊!”

嬴政觉得自己有些失相了,如果后人还没有自己这个老祖宗干的好,那才是真的令他失望。

现在,他看着这些后人文治武功,只觉得也面上增辉,倍感有面儿。

毕竟,不是说百代皆行秦政法?

“这大唐......”刘彻已经无话可说了,喃喃道:“后人说朕的大汉为后世开创了武将的最高荣誉,这大唐则不然,这是让后面的朝代没有活路啊......”

殿内臣子纷纷点头。

人家只是扣押了一下你的使节,你就灭了人家国家?

拜托,要不要这么争面子啊?

你这样搞得我大汉忍辱负重七十年很没面子的。

虽然同为华夏子孙,看了觉得很解气,这事儿也办的很漂亮。

但是,你大唐让后面的朝代怎么办?以后的大伙儿还咋活啊?

这同时也是很多朝代,此时正在观看天幕的人们的心声。

【虽然唐史对王玄策的战功写的很敷衍,但王玄策的贡献最大的却不是这场灭国战绩。

自贞观三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一路到达天竺国,来回往返十七年,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卷,六百五十七部。

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主持唐朝佛法。

他对于大唐最大的贡献不是将佛教发扬,而是玄奘法师旅程五万里,所历一百三十八国。

归国后写了一本书叫做《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

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

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

可以说,对于西晋灭亡后,西域的信息于中原王朝已经间隔三百年时间了。

而玄奘法师则为大唐带来了一手最全面最新的战略信息啊!

开句玩笑话,玄奘法师可谓是战争间谍老祖,提前十几年就帮大唐踩完点了。

当然,这是戏言。

同样的,王玄策的贡献也是于此。

王玄策从天竺俘虏带回了工匠无数,这其中便有糖匠。

自从南北朝时期,天竺的蔗糖传入中国,便为华夏古代又增加了一种糖类。

二凤登基后,多次遣使往天竺求蔗糖制造之法,而阿三们始终不给。

王玄策将蔗糖法带回了大唐,贞观的制糖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后来大唐直接将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制糖法,由鉴真和尚带到了倭国,让倭国直接坐享其成,真是可叹啊!

唐朝时蔗糖只有红糖,到了明朝才有了脱色程序,让红糖变成了更加纯净的白糖。

这在《天工开物》上是有记载的。】

“战争间谍?”刘彻咀嚼着这四个字,“意思就是战前派人先潜入敌方,然后收集情报,再反馈吗?”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法倒是个不错的思路啊!”

“二百骑破薛延陀!”李世勣直接失态在殿内惊声道。

表情极为亢奋,他扭头看向四周,像是在求同僚们夸赞。

“懋功真乃古之神将啊!”李世民毫不吝啬的夸赞道。

自己的臣子扬名立万,自己这个千古一帝还能妒忌不成?

“陛下,若战东突厥,臣必先请战啊!”李勣直接主动揽战道。

二凤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这位战意盎然的将军,摆了摆手道:“懋功啊,你没看后面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吗?”

李勣回头,看见自己的同僚们都在笑眯眯的看着他,这让老李头老脸一红。

“笑什么,我可是有战功的,在历史上那也是灭国级大将!”

“咳咳!”李勣回头看去,发现是抚着胡须的李靖在瞅着他。

“曹国公,老夫可是还在呢?"

"你看,这历史上都是老夫带军灭的东突厥,你这不好抢人功绩吧?”李靖笑眯眯的道。

“自然不敢和药师将军争功!”李勣闷头闷声道。

“哈哈哈,懋功啊,你才三十多岁慌什么?先跟着药师打下副手,如何?”长孙无忌哈哈大笑道。

尉迟敬德也是插嘴道:“就是,你徐懋功才几岁,哪能有人家卫国公一样弹指间灭国!”

“曹国公,你看我都没着急呢?”侯君集自然也在天幕上看见了自己被提点的名字。

没想到我老侯也是灭国级大将之一!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手势向下压了下众人的声音。

对于懋功,他自问是比较熟悉的了,这是一位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且敢打能打的将军,并且,他才三十三岁啊,未来可期,未来可期呀。

现在的大唐才刚刚安生,民生初安,百业待兴,正是需要李靖这种打仗轻松,打仗必赢的老帅。

李懋功还年轻,先沉淀几年也无妨。

且那铁勒九姓现在对于大唐的威胁还没有东突厥大。

可见李勣灭国之功要在贞观很久以后了。

“药师,我大唐征伐东突厥主帅还得是你,朕才能放心啊!”

“弹指间灭国无数,除了药师,古今几个将领做得到?”

李靖谦逊一笑,向二凤回礼道:“臣下只不过为陛下做了应做之事罢了。”

“看来王玄策的最大之功是这蔗糖之法啊啊”杜如晦道。

“哼,小国不献蔗糖之法于大唐,竟然私藏!”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天幕上说的西行记,道:“玄奘法师现在已经出关了吗?”

房玄龄道:“今已是贞观四年,玄奘法师应已出关。”

“可惜,未能一见啊!”李世民感叹一声,随即道:“不过待到玄奘法师归国,朕必定出城相迎!”

“对了,君羡啊,你们百骑记得将这些天幕上的人名都记下,在大唐寻找一番!”

李君羡遵旨。

“王忠嗣?高仙芝?”

包括后面的封常清,这几个人李隆基可是一点都不陌生啊。

王忠嗣是自己的养子,且素有兵才,忠于自己。

一些重要的军政要职常年都是他担任的。

今年刚被自己派去朔方担任节度使安抚北夷。

而高仙芝和封常清,今年则是因公封安西副都护,封常清是高仙芝的副将,看来,未来这两人也是将星闪耀啊。

天幕一下为自己点了三个大将,而没有继续碎嘴阴阳他,李隆基心情都好了不少。

“朕果然没有看错宗道啊,这孩子自幼丧父,被朕养于宫中,从小就立志要为朕涤清九边,好啊好啊!”

“臣妾贺喜陛下有此养子,是陛下之幸、大唐之幸啊!”杨玉环道。

“高仙芝今年刚被封安西副都护,一时不好提拔,等他再次立功,朕要让他到长安,亲自为他封赏!”

李隆基红光满面,哪个皇帝能不希望自己手下忠臣良将更多一些呢?

“这样吧,高力士,先去信一封,勉励一下高仙芝与封常清,就说朕等着他们再立战功,在长安早早摆下庆功酒!”

高力士应是。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3971/3971136/19177929.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