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退位让贤最新文章 > 第一百零二章 加大力度,战神要出山?

第一百零二章 加大力度,战神要出山?


“吾燕王棣素闻吾侄吴王之名,天资聪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品德高尚。实为宗室之明珠,国家之瑰宝。”

“余虽齿长,然于学海无涯,犹感己之浅薄,故生仰慕之心,欲求进益之道。”

“今,余深思熟虑,决意破常格,不拘于辈分,特向侄儿陈情,愿拜其为师。”

“此举或有悖世俗常理,然吾深信圣人之言,为学之道,当不耻下问。”

“学问无长幼之分,师道无亲疏之别,唯才是举,方为大道。”

“是以,余昭告天下,望世人皆能体察余心,共襄此举。”

“愿吾辈携手,为社稷之繁荣,苍生之福祉,尽心竭力。”

“祈侄儿吴王,赐以教诲。”

“余必恪守弟子之道,虚心受教,勤勉不辍。”

“燕王棣敬上!”

……

《大明日报》刊登了这则拜师公告,同时一起刊登出来的,还有大明军事学院正式成立的消息息。

一公布,整个金陵城瞬间沸腾了。

开国公府。

常升这段时间,日子是过得既开心又忐忑不安。

开心的是,外甥吴王朱允熥的地位稳固,并奉旨监国。

忐忑不安的是,朱允熥遭人刺杀,也不知到底受了多重的伤。

他多次上门去探望,都被拒之门外。

直到前日,才听闻吴王正式开始理政,让他稍稍安心。

紧接着,今日就收到燕王朱棣拜师的消息。

“我这外甥,还真是干了一票大的啊!”

常升一拍大腿。

燕王可是皇帝陛下的四子,朱允熥的叔叔,他拜朱允熥为师,不就是认可他的储君之位吗?

再说,有燕王带头,满朝的武将勋贵,不都得跟着拜吴王为师?

从此,天下大将,皆是吴王弟子。

吴王继位登基,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一念及此,常升再也坐不住了。

当即将平日与自己交好的武将勋贵全部召集了过来。

“吴王创办大明军事学院的事,你们都听说了吗?”

“燕王都去拜吴王为师了。”

“我是吴王的舅舅,自然也少不得要拜他为师。”

“至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听到他的话,这些武将勋贵们,哪里还能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当下一个个争先恐后,表态都要去大明军事学院读书,拜吴王为师。

至于去了大明军事学院,会不会要吃苦读书与训练,自己能不能受得了那份苦,这些想法和念头,早就被他们丢到爪哇国去了。

……

相比如常升与他那一众狐朋狗友的积极,京中人其他人的反应,则要不同得多。

随着《大明日报》将其公之于众,百姓们也在议论纷纷。

“这燕王不是吴王的叔叔吗?怎么反而要拜吴王为师吗?”

“对啊,这样一来,辈份岂不是乱了?”

“燕王是吴王的叔叔,吴王是燕王的老师,那他们两个,谁听谁的呢?”

“当然是学生听老师的。”

“不对,是侄子听叔叔的。”

……

“其实嘛,也可以各论各的。”

“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燕王这是求学心切,有圣人之志啊!”

“吴王如今已是监国,不久后就会被立为储君,将来是会做天子的,不管燕王辈份多高,总不可能大得过天子吧?”

“何止啊,吴王以办大明军事学院为名,收天下武将为门生,这就是为了稳固自己在军中的根基,燕王此举,是为了助吴王一臂之力,让那些远比吴王辈份高的勋贵武将,都不能自抬身价,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啊!”

百姓当中,也不乏一些稍有见识的人,看清楚了这其中的微妙之处。

“如此说来,大明江山未来的主人,非吴王殿下莫属了?”

“这还用说吗?要不然,陛下为何令吴王监国?”

“吴王好啊,我早就听说了“吴王立,天下兴,乾坤从此定;八百年太平”,说是只要吴王当了皇帝,天下就会大兴,从此有八百年的太平盛世!”

“此事我也听说了,据说这可是神仙传下来的。”

“如今陛下要让吴王继位,岂不是正应这句话?”

“这么说来,咱们老百姓,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

“卑鄙,无耻!”听到消息的黄子澄,气得直跺脚。

“世上岂有叔叔拜侄子为师的道理?”

“这岂不是乱了辈份,违了纲常吗?”

“想不到堂堂燕王,竟如此臭不要脸!”

方孝孺倒是比他镇定得多。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不耻下问,不违圣人教诲。”

黄子澄看了他一眼,不满道:“方兄怎么还在为那个不要脸的燕王说话呢?”

方孝孺道:“我只是直言而已。”

“燕王此举,虽有悖常理,但倘若他是真心向学,则亦可为天下之典范。”

“可惜,并不是。”

他摇了摇头,道:“燕王此举,并非好学,不过是为了向吴王献媚,摇尾称乞怜,可怜可叹。”

朱允炆心中仍在筹划着在母亲生日宴时,如何对朱允熥下死手,但此时见他如此春风得意,仍不免心里恨恨不已,也越发坚定了杀朱允熥的心。

因为心里面有事,他对黄子澄和方孝孺两人的讨论,便始终都不发一言。

黄子澄咒骂了一通,又紧锁愁眉。

“办大明军事学院,收武将勋贵,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佥事,断事官,以及镇守各地的指挥使为弟子。”

“如此一来,天下将领皆是他的门生。”

“大明朝还有谁能威胁到他的地位呢?”

方孝孺叹道:“如今再骂他们,也无济于事。”

“难道还能将人骂死不成?”

“不过。”他摸了摸胡须,道:“陛下才刚刚让他监国,他就做出这种事情,将天下大将皆收为门生,陛下难道就真的一点都不疑吗?”

黄子澄一愣,有些狐疑道:“当今天子与众不同,那日在朝堂上的事,你也在场。陛下对故太子情深意重,恨不能将江山亲手交付。”

“蓝玉公开说自己会追随太孙殿下造反,陛下不仅不罚他,反而厚赏。”

“不然!”方孝孺摇了摇头:“神器之重,又岂是寻常事物所能比的?”

“陛下丧子未久,那日在朝堂上,骤然勾起思念之情,自是与平常不一样。”

“但我却不相信,他吴王真要动手夺神器,陛下还会无动于衷!”

黄子澄稍一沉吟,道:“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行事?”

“继续造吴王当为天子的谣言。”方孝孺道:“之前我们本就进行了布局,此时再接着加大力度就是了。”

“这……”黄子澄有些犹豫。

方孝孺吹着胡子道:“你怕什么?吴王先夺了户部的国库,如今又以办军事学院为名夺兵权,若再大造声势,又有兵又有钱,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人了。”

“陛下还活着呢,我不信陛下真的能容他!”

黄子澄目光望向朱允炆,道:“殿下以为呢?”

在他看来,身为朱元璋孙子的朱允炆,自然更了解老朱的性格。

朱允炆此刻满脑子都是在母亲生日宴上杀朱允熥的计划,对于他们两人的谋划,并不感兴趣。

闻言,当即道:“但凭两位老师做主便好。”

“既然献王殿下也没有意见,那就依方兄所言吧。”

黄子澄略一思索,又道:“燕王这一带头,恐怕梁国公蓝玉也会立即跟上吧。”

方孝孺冷笑道:“蓝玉虽为梁国公,实则早就已经将脸不要了,厚颜无耻至极,有燕王带头,他肯定是会效仿的。”

黄子澄嘴角边浮现一抹笑意,道:“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

方孝孺连忙问道:“莫非黄兄有什么妙计?”

黄子澄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笑道:“燕王和蓝玉不要脸,但别的武将勋贵却未必。”

“如今燕王带头,蓝玉跟上,那其他武将勋贵,到底跟不跟呢?”

“跟,吴王毕竟是他们晚辈,他们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

“不跟,形势所迫,只怕也由不得他们。”

方孝孺却连连摇头,道:“依我看,那些武将勋贵,即令心中有少许不满,也不会在此事上和吴王作对的。”

“别人不会,有一个人却可能会。”黄子澄说出一个人的名字:“曹国公李景隆!”

“他?”方孝孺皱眉。

“对,正是此人。”黄子澄道:“此人乃是李文忠之子,亦是皇亲,袭了曹国公的爵位。”

“李景隆自幼喜欢读兵书,勤勉好学,举止雍容,虽是勋贵出身,却从不似寻常纨绔子弟那般,整日花天酒地,反而极求上进,因此深得陛下的看重。”

“前几年,他又娶了阳成公主,授驸马都尉。”

“算起来,李景隆也是吴王的姑父。”

这里面的辈份,实际上是有点乱的。

因为李文忠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外甥。

但李景隆作为李文忠的儿子,又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也就是他的表姑!

不过,古人对这种事,大多并不太在意。

就是父亲娶了姐姐,儿子娶了妹妹之类的事,也比比皆是。

当然,有一个客观原因,是因为古代孩子生得多,姐妹之间的年龄可能相差十几岁,二十几岁。

辈份不同,但年龄却可能是刚好相匹配。

这也加剧了混乱。

黄子澄继续道:“如今燕王臭不要脸,公开拜吴王为师。”

“但李景隆素来自视甚高,我料定他必不愿跟随行事,甚至会阻止燕王做这种事。”

方孝孺眼前一亮,问道:“你有把握?”

黄子澄笑道:“我与曹国公,也曾经打过几次交道,知道他的为人。”

“只要在这件事情上面,有人激上一激,他必定会觉得受不了,站出来反对此事。”

方孝孺问道:“莫非黄兄可以去做说客?”

黄子澄沉吟不语,道:“我与他的交往,也不是太深,只能勉强一试。”

“事不宜迟,我今日便去曹国公府拜访。”

……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4031/4031345/18001300.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