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曲线救国!
第五十四章 曲线救国!
辽阳经略衙门,三堂。
那高耀晋究竟说了什么呢?只听高耀晋道:“但是,下官虽然支持出兵,却不认为是现在,而是应该推迟到半年之后!”
“啊!”听见高耀晋居然来了这样一个大反转,近乎全盘否定了袁应泰的观点,那是出乎在场众人的意料啊。
甚至细品其中意味,越品越有味道时,张铨再看向他就变得非常顺眼了……怎么看怎么顺眼!
毕竟延迟半年出兵,那就和现在相差太多了呀!甚至都近乎全盘否定了呀!
因为有了这半年时间的缓冲,可做的事情就太多了……甚至到了那时候,这位拗经略在不在任上都两说呢!所以这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至于袁应泰呢?一张威严的脸上就变得很不好看了!没想到区区一个百户官还有这一手!竖子安敢欺我!不过他还是不认为高耀晋能翻盘,毕竟决定权在他手里呢!
而高耀晋呢,在抛出惊人之语后,看见袁应泰看他的眼神已经相当不善了,却依旧是不慌不忙,只是继续冷静的发表他的观点:“至于卑职提出这个见解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其一,为什么要等半年再出兵?因为接兵部通知,半年后会有四千白杆兵前来助战,大家都知道白杆兵的战力是很强的!所以到了那时我军再行出兵,军容更盛!必能更增胜算!”
“其二,在这次沈阳大捷中,我军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拥有了足够多的改良式火药,不过经过这次恶战后都已消耗一空,所以没有储备之下,适合再缓一缓。
等到我军储备了足够多的改良式火药,足够武装起十万大军,到了那时再行出兵,就会更加保险,反正让奴贼多活半年并无多大问题,可要是贸然出兵,让奴贼捡了个便宜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在此次出兵计划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我沈阳守军,在此次大战中伤亡不小,部队疲乏,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用来缓冲。
“所以等到半年后,我军调整好状态,储备好物资,接纳好来援兵将,各方面都得到壮大之后,再正式出兵,一击得胜不好么?让奴贼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而这就是卑职的一点浅见。”
好吧,这时袁应泰还没发话,大堂内只听见那位书记官运笔如飞的沙沙声了,并且看他拼命记录的模样,估计这在他的书记官生涯中都是很少见的……
什么时候一个小小的百户官,都敢当面驳斥经略大人的意见了?还整理出了一二三点理由一一驳斥?所以这种难得一见的奇事,必须记录下来啊!
而袁应泰呢,听了高耀晋的这番陈述后,却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虽然他的理智告诉他,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他能承认吗?
这要是承认的话,朝廷上下会怎么看?后世的史书会怎么写?他堂堂一个辽东经略,代天巡狩的一地父母官,见识还不如一个小小的百户官?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并且袁应泰知道,更重要的是这表面看似出兵之争,深层则是涉及到了路线之争!
要知道他上任已有半年,如果再拖延半年毫无作为,那就是整整一年!
而如果整整一年不思进取,一味防守,那和他的前任又有什么区别!他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当初支持他的诸公!
还是那句话,袁应泰是进攻派,被他那帮子人赶下去的熊廷弼是防守派,所以涉及到路线之争,凡是熊廷弼制定的方略,他都要全盘推翻!凡是熊廷弼制定的政策,他都要全盘否定!
包括今天的这次出兵之争,同样如此。
并且说到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情况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还没真正交过手,谁知道到底是胜是败呢?
这样想罢之后,袁应泰就是冷冷的看着高耀晋道:“很好,你一个小小百户官,都开始教起本院来了,不过本院要告诉你,你想多了!”
“至于你说的什么三点意见,更是属于杞人忧天,不足为虑!例如其他的不说,兵源方面就不用担心!”
说到这里袁应泰就是得意的一笑,特意看了张铨一眼道:“不然诸位以为,本院一力推动出兵,难道只是随便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吗?非也非也!那都是有切实依据的!
然后他就是一副接下来要说的都属军事机密,但是现在被逼无奈,只能提前透露的表情,得意的道:“好叫诸位得知,一代名将之花,杜松杜太师之女杜胜男,已经率军前来辽东助战!
“并且根据最新通报,即日就可赶到辽阳!怎么样?有了这样的生力军加入,可还能出兵和奴贼一战?”
“什么?还有这样的事?”听了这个消息,张铨很有些惊讶,更多的则是惊喜!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还真是个好消息!毕竟杜松杜太师的名气太大了……那都是近百场大胜堆积起来的赫赫声名啊!
甚至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连一直低着头的许及第都来了精神,脑袋瞬间就抬了起来……因为连他这个不知兵的人,杜松杜太师的名头,都已经听说过无数回了呀!甚至就连他都知道,这要不是当年的萨尔浒大战中,这位杜太师为了抢头功而冲得太快,最后误入埋伏而死的话,那绝对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那些异族的脑袋动弹不得啊!
所以现在他的后人前来辽东助战,这绝对就是薪火传承!继往开来!我大明将再添一员骁将啊!
而在场中众人的一片振奋中,却只有对历史了如指掌的高耀晋,根本不为所动的,反而他在无语的看了袁应泰一眼后,只是在心中暗叹一声……呵呵,真的画的好一张大饼,可惜经不起推敲。
所以在这满堂惊喜的时刻,高耀晋只是说了一句:“值此辽东多事之秋,得四方猛士前来相助,这自然是极好的,只是不知杜太师之女此次前来,带了多少勇士呢?”
“呃,这个嘛……”本来正很是得意的袁应泰,忽然听到这种实质性的问题,表情就有些不自然了。
他本想以这个属于军情机密不予回答,但是看见张铨同样正两眼瞪圆的盯着他了,打马虎眼都无法回避了,他这才不情愿的道:“领兵三百——”
当然他也觉得这个数字太过寒酸,马上又强调道:“不过这三百人可不是普通士卒,而是杜太师生前精心训练的家丁啊!所以个个都可以以一当十的,是一支绝对的生力军啊!”
而听了他的话,高耀晋都是强忍住才没笑出来……心道你也好意思说,三百人能顶什么事?就算这三百人都是铁打的,在这样十几万人的大战里,又能起什么作用?
看来这位拗经略真的是病急乱投医了!为了坚持出兵,连这种明显站不住脚的理由,都被他作为出兵理由了!
虽然高耀晋也知道,在这段时间内朝廷因为心忧辽事,都发布了动员令,确实有不少武将奉命前来援辽,并且多是忠贞之士!只可惜都是兵力不足,并无大用。
例如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四川都司张神武。也就是当初和周敦吉一起臭味相投,洗劫土司家,然后被下狱论罪的那位。
因为此时辽东形势已经越发不妙,朝廷就想出一个法子,也就是:“各处废弃将官有多带家丁赴辽自效者,总兵副将等官皆复其职,原无官而能自带四、五百名者……
即授以副将、参将、游击职衔,二、三百名者授以都司职衔”(《明神宗实录》卷586)。
简单地说就是只要你手里有兵,带兵到辽东前线助战的话,就有机会戴罪立功,东山再起的。
所以借此机会,张神武就应征赴援,还是应的这位拗经略袁应泰的举荐,率领手下二百四十名家丁前来辽东助战。只可惜等他风尘仆仆赶到广宁的时候,辽阳已经失陷,这时驻节广宁的辽东巡抚薛国用就挽留他,张神武不答应,说:“奉命守辽阳,而非守广宁也。”
薛国用就问他:“辽阳都没了,你去干嘛?”张神武回答:“我去杀敌!”薛国用又问他:“你只有二百人能杀敌吗?”张神武是怎么说的呢:史书记载曰:“不能,则死之。”
于是张神武继续率领家丁前进,然后在刚刚到达辽河的时候还遇到上万逃卒,于是张神武当即激以忠义,希望这些逃兵能够和他一起前去杀敌!奈何这些逃兵都被吓破了胆子,无人响应。
于是张神武只能独自率部渡过辽河,然后就在辽阳附近遭遇了后金军!
要知道这时他手下将士已经不食整整一天了!都一天没有吃饭了!可是在遇敌之后依然疾呼奋战!誓死不退!
奈何张神武所部势单力孤,兵力实在太过薄弱!最后惨遭全军覆没!包括张神武在内的二百四十名壮士尽殁于阵!消息传回之后朝廷发文以祭之,并赠都督佥事,世荫千户。可谓一代忠烈!
所以这就说明,在辽东面临危机,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大明的忠义之士还是不缺的,只可惜力量都太过薄弱,不足以改变大局!
包括由此提到的杜太师之女同样如此,热血报国,可惜兵力不足。
于是等到高耀晋根据他丰富的见识,戳破了这个肥皂泡之后,不说张铨几个都是大失所望,就连那三个同逃监军都是有些失望的……这不是空欢喜一场吗?
而见了在座众人的模样,袁应泰感觉脸上有些挂不住,不过他不愧是个拗经略,就算这样当众挑明了,他依然固执己见!
例如他开始强调其他理由……例如现在出兵,拿下清河抚顺之后的种种好处,又或者现在出兵,还有林丹汗部会响应助战……(其实都是他的臆想)。
而随着他滔滔不绝的阐述各种理由,高耀晋知道事情正向他不愿看到的方向滑去!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口水仗,那就很难说服他了!
毕竟在没有真正真刀真枪双方干上一场前,谁都不能确定出兵的结果!是胜是败谁都不知道!所以他完全可以一直口水仗打下去!拒不承认错误的!
(这就类似于后世你在网络上碰到一些人,大肆发表错误观点还拒不悔改,你好意纠正他,可往往费了半天劲之后,发现还是说服不了他,因为你无法把自己的智商拉低到和他同等限度)。
所以高耀晋知道,现在也是如此,而面对这种即将陷入死局的时刻,他必须要拿出致胜的奇招!要重拳出击了!
不然的话这已经是他最后的机会!今天袁应泰还能放下架子,和你讨论一二,而错过这次机会之后,袁应泰身为辽东经略,日理万机,以后还可能陪你继续讨论么?
所以今天这场谈话至关重要!并且必须要说服袁应泰!
不然的话一旦出兵,萨尔浒之败又将重演!进而以此酿成的后果,包括他的全家五口,包括整个辽东数百万户人家,都将不复存在!
所以明确这些后,高耀晋干脆不再听袁应泰啰嗦了!甚至他都直接打断了袁应泰的车轱辘话——非常无礼!
而在直接打断后,高耀晋就毫不客气的看着他道:“大人既然一直强调要出兵,那卑职就斗胆问你一个问题!
“大人你这样铁了心的坚持要出兵,究竟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是为了自己的晋升仕途,个人利益呢?还是为了辽东百姓?为国为民呢?”“啊!”
“放肆!”
不说在场众人听了都是惊呼声一片,就算是那位相对熟悉他的许监军,都是惊呆了!这是吃了熊心,咽了豹胆吗?居然敢这样质问袁经略的?这是以后不想在辽东混了吗?想自绝于官场?
至于袁应泰本人更是气坏了!被这样当众质问,还是一个芝麻绿豆官当众质问,是他二十年的官场生涯里从没有过的!
也就是他进士出身,修身养性的功夫还算不错,所以这才没有当场发作,命人把高耀晋拿下的。
不过就算这样,他已经用看死人的眼神冷冷看着高耀晋道:“看来高大人教子有欠妥当,你就是这样和上官说话的吗!还有没有基本的官场礼仪!”
“下官冒犯了经略大人的虎威!自当死罪!”高耀晋就是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不过接着他依然抓住先前问题不放!
继续质问道:“但是今天下官就是想要知道这个答案!经略大人这样力主出兵,究竟是为了个人私利!还是为了民族利益!为了辽东百姓!”
“混账!那本官肯定是为辽东百姓着想的!你以为本院的这些圣贤书是白读的吗!”看见高耀晋死揪住不放,并且都开始质疑他的人品操守,袁应泰那是真的怒了!
老实说虽然他知道自己行事武断了一些,或许还掺杂了那么一丁点的私心,但从根本点来说,那肯定是为了造福辽东百姓啊!
只要能够平定辽事,还辽东大地以安宁,他个人荣辱,他头上的这顶官帽又算得了什么呢?
“好好好!大人高风亮节,卑职佩服!”高耀晋听了就是点点头,当然他也相信这是袁应泰的心里话。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袁应泰虽然屡屡犯错,但是在后金军攻进辽阳,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都敢于举火自焚,以自杀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以自杀来谢罪!
而不像很多狗监军一样一逃了之!这说明他基本的操守还是有的。
而高耀晋要的就是这句话!既然确定了这个最终的前提,让他自己剖析了自己的心意,或者说给了他一下当头棒喝,让他不要执迷于乱七八糟的党派之争,路线之争!
而是要真正从国家利益出发!从辽东大局出发!而有了这个认识后,接下来高耀晋就是再给他做了一番分析。
“大人的人品操守肯定是值得相信的!我也相信大人是为国为民的!可既然如此,再等半年出兵不是很好吗……
“等到我军实力进一步增强,火器威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军队得到恢复,那时再行出兵不是更好吗?
“毕竟大人你应该非常清楚,此战对于整个辽东的意义……我军再也输不起了呀!
“这要是再丢了十万大军,丢了这些家当,我大明还能从哪里拼凑出这些援军呢?辽东还有力回天么?”
甚至高耀晋还开始从细节方面进行分析,那都是说得情真意切啊:“更不要说这三年以来,我军一败丢了清河抚顺!再败丢了开原铁岭!中间还夹杂了一个萨尔浒大败!现在只是勉强维持相持之势而已。
“可要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我军还是轻举妄动,尽起大军并遭到失败的话,我们还能丢掉哪里呢?是可以丢掉沈阳呢?还是可以丢掉辽阳呢?
“甚至我军再遭失败之后,以辽东之大,还能有我军的容身之地吗?放眼辽东的十万里江山,还能有我汉人的立锥之地吗?辽东的天地之大,还能放得下我汉人的一张书桌吗?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维系于大人手中!大人一念,决定辽东五百万军民安危,所以万望三思啊!”
“这……”
看见高耀晋说得情深意切,而且全都切中要害,全都是非常充分的事实,乃至把后果都分析的明明白白了,这下连一直死撑着不放的袁应泰,都开始有些动摇了……
难道本官真的错了?难道真的不应该出兵吗?
毕竟换成别人这么说的话,他还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可以给对方直接按上一个怯战避战的罪名!
可是连创下沈阳大捷,等到捷报送达京师后,连圣上那里都会知道名号的沈阳乳虎,少年俊彦都这么说,他却不得不考虑一下了。或者归根结底来说,袁应泰执意出兵的根本用意,就是他前来辽东已经半年,却毫无建树,所以他才想要出兵证明自己的能力。
此外这还是他所在党派中某位阁老的意思,必须否定他前任的政策,显出他们的高明,所以才要执意出兵。
并且像他这种执拗的人,一旦认定某事,钻进牛角尖后就很容易钻不出来了,不过现在嘛……
于是袁应泰都从帅案后站了起来,来回踱步了许久,反复考虑,反复思索。
又抬头看了看他自辽东上任第一天起,就亲笔所写的‘解民倒悬’手书,最后才道:“行了,你们的意见本院收到了。
“本院公务繁忙,你们先回去吧,等到本院有了决定后,自会发公文让你们知晓的。”
啊?高耀晋听了就是哀叹一声,心道都这样了还不愿改弦更张的?拗经略不愧为拗经略!确实拗到家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能看出来他已经有所意动了,至于他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只能看他的人品操守……
看他究竟是把辽东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他的晋升仕途,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了!
既然袁应泰已经下了逐客令,该说的也全都说了,乃至像强项令那样丢掉政治前途,冒死死谏的办法也用了,依然没有换来正式的承诺,高耀晋也只能无奈的起身,准备告辞了。
可正在这时,看见袁应泰依然没有下定决心,并且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之后就再也不来了!
三人中的主事者,一代忠臣张铨,却是做了一个谁也意料不到的举动!
只见他都年近五十的人了,以堂堂正四品之尊,巡按辽东的尊贵身份,却猛的以身抢地,跪在地上拼命向袁应泰磕头啊……
“经略大人我求求你!为了辽东父老,为了大明社稷,千万不能出兵啊!老夫求你了!”
说完张铨都是磕头如捣蒜啊!甚至他磕头之重,地上已经是鲜血淋漓了呀!甚至这要不是大堂里没有柱子,以张铨的忠贞爱国,绝对会来个头撞梁柱,以死为谏的!
“哎——老大人你又何苦如此!”看见张铨的这种突然举动,袁应泰都是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把他搀扶了起来。
毕竟张铨是谁?那可是堂堂辽东巡按,正四品大员!那都是可以直接面圣的存在!年纪也要大于他,可以说是他的前辈!
可是现在就为了劝他收回成见,居然都不惜身份,给他下跪磕头的!所以这这这……
并且老实说,抛开政见上的分歧不谈,他对张铨这个人还是非常欣赏的……
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更兼眼光独到,时常有相当精辟的施政建议,所以这绝对是标准的文官楷模!名臣典范啊!
所以现在如此名臣都做到这种地步了,为了国事都不惜作践自身了,那要不要答应他呢?
这时高耀晋已经连忙上前,把张铨老大人给搀扶起来了。
可是等到张铨从地上爬起来之后,脸上已经是满脸鲜血了,他却浑然不顾,只是两眼一眨不眨的盯着袁应泰,等他作出回应!
“哎——老大人的一片拳拳报国之心,本院已经知晓,你们先回去吧,不过本院可以说一句……忠义之人人所共敬!忠义之人天所共敬!所以本院一定会好好考虑的!”
袁应泰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不过三人都听出来了,被张铨的忠义之举所感动,他的态度又软化了不少,事情……又多了几分希望。
“大人一定要考虑一下啊!”随着张铨临走之时,他的声音依然回荡在三堂之内,高耀晋三人也只能离开了经略衙门。
而等到三人离开后,包括那三个狗监军都是讪讪的退下之后,袁应泰就是呆坐在那里不动,闭目沉思了良久之后,又是抬头,愣愣的看着墙上的那幅‘解民倒悬’手书出神……
而高耀晋三人呢,刚走出经略衙门,高耀晋就要去找大夫给张铨包扎一下。
不料张铨却是摆摆手道:“一点小伤不足挂齿,倒是小高大人,你现在肩上的职责很重啊!我希望你能尽快赶回沈阳去!
“本按说万一,万一袁经略还是心意不改,执意出兵的话,还希望小高大人能以国事为重,在沈阳守军出兵的时候尽心谋划,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国分忧啊!”“下官敢不从命!”高耀晋就是重重地点头,他能够不听从吗?这是一代名臣对他的叮嘱!也是对他的言传身教啊!
或者说这就是薪火相传!这就是继往开来!这就是民族精神的传递!所以这是他必须要做到的。
只是看着这位辽东三好汉之一,看着这位头上已经隐见白发,却依旧为国事操劳的一代名臣,再想到万一袁应泰心意不改,这位日后的悲惨结局……
高耀晋就是忍不住道:“按臣大人,您的嘱托卑职一定会照办,但是卑职也想多说一句……
“大人之心可昭日月!但是万一事不可为,例如辽阳城破的话,还希望大人可以保存有用之身,及早撤往广宁啊!”
“你这是什么话?”不料张铨听了却是有些不悦,严肃的看着他道:“你以为老夫是那种贪生怕死的人吗?借用你在沈阳的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当然老夫知道你是好意,并且老夫也知道,以老夫的这点才能,能保全有用之身的话,还是能为辽东百姓做一点事情的,但是你忘了最根本的一点!
那就是在这种国家危难之际!在这种事关民族危亡时刻,是需要有人做出牺牲的!是需要有人捐躯报国,用他们的颈上热血来警醒后人的!
“所以本按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你只管做好你的事情,就是对本按最好的报答了!”
“是——既然如此,老大人保重!”而高耀晋听了那都是满满的敬佩啊!这就是我汉人的风骨啊!或者说后有戊戌六君子!今有辽东三好汉!
因为他很清楚,他所说的危险,张铨身为一代名臣难道看不到吗?非也!以他的才智,只有比任何人看得更加清楚!只是却因为他的崇高品行,为了能唤醒更多的人,投入到这场抵御异族入侵,拯救民族危难的大业中,所以他能比其他人更能做到视死如归——他是在用生命守护辽东!
甚至两相对照之下,高耀晋感到,这就是自己远远不如的地方!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
只是,一想到这样的人杰,很可能就要因为一个错误决定,从而英灵归位!离开他这个热爱和为之守护的国家!高耀晋心中就是感到阵阵绞痛——心如刀绞啊!
甚至他看着张铨清瘦的面容,再看看身边这座看似安稳,实则危机四伏的辽东首城,心中更是难过……
在这样的江山沦陷、国家危难面前,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为之慷慨赴死呢!惜哉悲哉!
同时他也深恨自己……自己的实力还是太过低下了,哪怕有个一千部下也好呢!也能为此出一份力!
而现在明知这一切的结果,却无力改变!甚至在这场辽东博弈的巨大战场,他连做个棋子的资格都没有,他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于是和张铨告别之后,高耀晋都不急着回家的,而是在经略官署门前慢慢踱步,慢慢思量起来……
现在的情况是,辽东经略的最后心意未明,那么就照老大人所说的,在此间事了之后,第一时间赶回沈阳城,不管最后是否出兵,他都要尽最大能力帮助明军的!
不管是出谋献策也好,还是继续提供各种改进的思路也好(改良战车,改良火炮,改良火枪等等等等),总之要尽他全部的力量,助明军一臂之力。
除此之外,可怜他那点私心,除了保全这个‘大家’之外,还要想办法保全自己的小家……趁现在还在辽阳,他需要去见一次母亲,想出办法来保全自己的老爹,保住这个家的。
不然的话自己的小命交给别人摆布也就罢了,难道自己全家人的生命也要交给别人摆布吗?由别人决定?
并且只有等到老爹英年早逝,去那三忠祠变成一块冷冰冰的牌位?自己才追悔莫及?让他的成长道路上痛失父亲?痛失亲人?
所以这是他目前必须要做的,而做好这二件事之后,到时候再考虑他返回山西老家发展的计划吧,并且经过今天的事情,他再一次认识到了留在辽东发展的风险……
因为那位拗经略心意不改的话,这一切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所以事不宜迟啊!这样想着,高耀晋就直接赶往家里了。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4158/4158565/14654031.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