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我,大明国师,永镇日月山河 > 第448章 二十二年两大事,第三三年谋发展

第448章 二十二年两大事,第三三年谋发展


……

在正式册封了皇太孙与诸王世子之后,朱元璋几乎彻底当起了大明朝的甩手掌柜。

虽然在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二日之后的每日大朝会,朱元璋也都还会亲自参加。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朱元璋也仅仅只是坐在御座上面旁听,不发一言,大明朝上下的一切国家政务,都由朱标等一众皇子商议而决。

哪怕朱标等一众皇子有什么决定是朱元璋觉得不妥的,他也不会在大朝会上出言反驳,而是等到散朝了之后,再在老朱家父子的关门会议中去沟通。

目的也很简单,一是培养朱标的威严,二是让朱棣等一众藩王皇子了解、熟悉一个国家疆域广达一千万到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从上到下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再加上一众藩王皇子之前的三年知县、三年知州,所积累起来的一个帝国由下到上的具体运转经验,以及之前东征倭国所积累的攻伐海外岛国的军事经验。

这些全部加起来,日后朱棣等一众藩王皇子在其他海外大洲封邦建国之时也会容易一些。

而整个洪武二十二年,大明朝除了维护国家正常、稳定运转的各种日常性事务之外,真正要做的大事其实也就只有两件。

第一件大事,就是明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春初,朱标的正式登基继位大典。

这个登基大典肯定是要比之前册封皇太孙与诸王世子的大典,要更盛大、更庄重宏伟的。

再加上明年天下各地的省府州县地方官员进京述职,以及参与旁听、讨论大明朝开始新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大明第三个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时间。

所以明年朱标的登基大典,除了一众京师的文武百官、勋贵侯爵要参加之外,一众地方官员同样要参加的。

并且在相继吞并了原高丽与倭国之后,如今大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域数量急剧扩大,明年需要参加上京述职的所有地方行政官员数量加起来,至少有四千人左右!

毕竟十五个省、一百二十个知府、四百八十个知州、一千四百四十个知县,仅是各自的一把手,也就是布政使司、各地知府、各地知州、各地知县官员加起来都已经有两千零五十五人了。

而这两千零五十五个官员之中,除了一千四百四十个知县之下的正八品、正九品官员不需要,或者说没有资格进京述职,只有正七品的知县一人进京述职之外。

剩下的四百八十个从五品的知州,会携同一个从六品的知州同知,一个从七品的知州判官,共计两个属官一起进京述职。

一百二十个正四品的知府,也会携一个同正五品的知府同知,一个正六品的知府通判,一个正七品的知府推官,共计三个属官一起进京述职。

十五个从二品的布政使(省),也会携同从三品的左右参政两人,从四品的左右参议两人,从六品的经历一人,从七品的都事一人,共计六个属官一起进京述职。

这些知州、知府、布政使的主、从属官,再加上一千四百四十个知县,便有三千四百六十五个地方官员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形成定制的地方文官数量。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小部分未成定制,但是也依然存在的正七品及以上的地方文官,这一部分官员加起来也有四五百人。

至此,所有地方上正七品及以上的文官数量全部加起来大概在四千个左右!

而大明朝各地正七品及以上的文官都参加朱标的登基大典,大明朝各地正七品及以上的武将又要不要也参加朱标的登基大典?

要知道如今大明朝各个地方卫所正七品及以上的武将数量,如果全部加起来,那可是要远远超过地方文官的数量的。

当前大明朝施行的地方军制,是改革后的卫、所制度。

一个卫有正三品的指挥使一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一人,正四品的指挥金事一人,从五品的卫镇抚一人。

而一个卫之下又由五个千户所组成,其中有正五品的正千户一人,从五品的副千户一人。

一个千户之下又由十个百户所组成,其中正六品的百户所一人,从六品的所镇抚一人。

也就是说,一个卫至少有三四十名七品以上的武将。

如今大明朝的陆军、海军一共加起来有两百五十万左右,刨除掉朱棣等一众皇子将要带走的一百二十万将士,大明朝还有一百三十万的陆军、海军将士。

而这一百三十万陆军、海军将士之中,约莫有一百万陆军将士,差不多相当于两百个地方卫所。

这两百个地方卫所,乘以三十四,正七品及以上的地方陆军武将一共有六千八百人左右。

所有地方陆军、海军正七品及以上的武将官员全部加起来,便一共有八千八百人左右。

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零零散散,不成定制,但是官衔品级也都在正七品及以上的武将,这些正七品及以上的地方武将全部加起来,应当便在九千人左右!

九千个地方武将,再加上四千个地方文官,就一共有一万三千个正七品及以上的地方官员。

而京师一共有二十七个朝廷机构,其中最为出名的分别是,五军都督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督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六科给事中,锦衣卫。

不怎么出名的朝廷机构,则有,五城兵司马,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二十四衙门,宗人府,詹事府,太医院,上林苑,翰林院,国子监,钦天监,尚宝司,行人司。

除此之外,兴华农科院、兴华医学院、兴华工业科学院、兴华地理学院、兴华工商学院原来所欠缺的的教授讲师,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初步补齐了。

这二十七个朝廷机构的文武百官、勋贵侯爵,加上一众学院的教授讲师,所有官衔等级在正七品及以上的官员数量也在一千人左右。

整个大明朝京师与地方,所有正七品及以上的官员加起来的数量大概有一万四千人左右!

这么多的正七品及以上的官员,如果全部要参加朱标的继位登基大典,就太过于隆重、浩大了。

所以六部九卿等文臣的意见是让地方上的文官进京述职的而且一并参与朱标的继位登基大典。

而其他一众正七品及以上的武将,还肩负着守卫地方之职责,就不必进京参加朱标的继位登基大典了。

这样整个京师的文武百官、勋贵侯爵,再加上地方进京述职的文官,数量大概在五千人左右,安排起来也相对简单一些。

对此,一众国公勋贵侯爵武将则是表示强烈的反对。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4162/4162344/14538905.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