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周皓出门没多久就回来了,  神情也放松了许多。

    钱晴本来要问的,但是娇娇和阳阳两个一歪缠,竟然也忘了这件事。

    这也不由得让周皓松了一口气。

    他倒是也没有做什么,阿珍和王华没有明面上的问题,  税务经过查探,  想也知道这时候不会再有明面上的问题了。

    只是周皓自己心里有个疑影,  干脆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主管小百货和厂里后勤的主任。

    ***

    年关一过,周皓跟钱晴又开始了各自忙碌。

    到了二月里,  省报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不是别的,  正是刘家村和黄家村的粉条问题,  经由一个较真的老教授查验,  一股脑把事情捅到了省报。

    省报的权威性,自不必说。再加上这次的事情也十分具有代表性,不管是省报,还是广播电台,都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标志□□件报道。

    钱雨去年就已经撤出了刘家村的粉条厂,刘二桃一家做事不错,  她就算是换了地方开厂,照旧需要人来管着。再加上刘二桃的儿子是个初中毕业生,  女儿也考上了大专。一家子在乡下没什么留恋的,就还跟着钱雨干。

    因为撤出的够及时,  所以事情虽然对她造成了一点点影响,但好在没有被绑到两个村子的名声上,  将将算逃过一劫。

    揭发粉条内幕的是省城一所大学的老教授,家里这几年都是吃从Y市买的粉条,今年他吃着口味不大对。但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说他是因为年纪大了,嘴巴木了,  所以才吃东西挑剔。

    老教授一气之下,干脆拿粉条去找化学系的验了一下。

    这一验可不要紧,直接验出来粉条里面含有过量的明矾,还有一定浓度的工业用木薯粉。工业用的木薯粉,能给人吃吗?里面的有害物质过滤不彻底,长时间吃能把人给吃坏。

    老教授吓出了一身冷汗,弄明白内幕之后就更生气了,直接一封信捅到了省报。

    省报也十分看重这则新闻,派了记者偷偷去刘家村和黄家村调查,也不知道是两个村子的人胆子够大,还是有村干部撑腰有恃无恐,记者没去几天就目睹了整个制作过程……

    不仅仅是添加了木薯粉和明矾,还有的作坊更是故意不把粉条晒干,一捆粉条的最里面都是湿的。

    记者义愤填膺的在报道中写道:“为了使粉条能够称起来更重,也为了缩短晾晒时间,让粉条尽早走上货架,粉条都是仅仅晾晒上冻了一天,如果消费者没有及时发现里面的问题,那这样的粉条就会霉变,万一吃下去,就会危害人体健康。这样的举措,实在是无视了大众的健康,也葬送了自己的诚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食品安全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了,这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饭桌越来越丰富,也滋生了一些为钱不择手段的事。大多数的人还是城市的职工,听闻这样的事情,除了警惕之外,更是对刘家村和黄家村的粉条深恶痛绝。

    没几天,钱晴就听说了,说是刘家村和黄家村的村干部都被带走调查了。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挽回两个村子的声誉。

    去年年后还有一个进货的高峰期,一般会有不少小贩趁着年后来进一批粉条,留着慢慢卖。

    今年两个村子为了卖多一点钱,过年期间都在干活赶工。谁知道被人捅了出来,存货一大批都压在了家里。

    没几天,钱晴接到了钱雨的电话。

    “你说黄老四夫妻两个跑了?”

    钱雨电话里的声音都透着无奈:“是,说是刘家村的人扛了锄头镰刀的,去黄家村要说法,非说是黄老四两口子坏心眼,说好的木薯粉和明矾都没问题,怎么被人一验就验出来了。”

    “黄家村的也找黄老四事,让他两口子赔钱。”

    “结果人就跑了,两边找不到人,就把黄家的院子,连带老宅房子都扒了,值钱东西都分走了。”

    钱晴也是开了眼界:“黄家不早分家了?那院子房子都连着的吧,这一扒,黄老大家能愿意?”

    钱雨冷笑一声:“你以为我是怎么知道这事呢?还不是黄老大一家急了,把黄三平和黄老二推出来,非说是我先跟黄老二家一块做的粉条,这事归根结底该赖我身上,又说我现在开了公司,让那些村民来找我收了他们的存货。”

    钱晴:“……”

    钱雨:“还真有那脑子有包的,信了这种话,过来我公司门口蹲着,想赖着我给他们的粉条都清了。我直接让门卫给他们赶出去。”

    钱晴叹为观止:“这些人都怎么想的呢?”

    出事了就赖这个找那个,就是不追究自己的原因。再说了,那都是加了东西的粉条,还指望钱雨收,说白了还是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觉得吃不死人。

    钱雨:“就是说,黄老四不是个东西,但他那些东西也没按头让别人跟着学。这些人跟着学,挣钱时候不说黄老四丧良心,现在出事了来找我清货,怎么可能?”

    但说归说,钱晴也有点担心:“那黄家要是不甘心,找你怎么办?”

    这也就是麻烦的点了,黄家要是还有个粉条生意撑着,日子好过就不会过来闹事,但是现在不仅仅是生意没了,家里的房子也叫人扒了,值钱东西都被人分走。黄老大既然能不要脸皮让别人来找钱雨,那自然也敢让黄三平来闹事,毕竟中间还有一个倩倩呢。

    钱雨这才想起自己打这个电话的原因,赶紧扯回了重点:“我就是想说这个来着,我在省城的城乡结合部这边找到了一个适合承包开厂的地方,最近可能会很忙。倩倩跟着咱妈,我别的不担心,就是怕黄家人去找倩倩。咱妈最近忙着辣酱厂的事情,孩子可能要拜托你照应下了。”

    因为年前长期出差了几个月,年后钱晴的工作就宽松了许多,眼下正在组建设计部。倩倩现在快十岁了,平时就是脖子上挂钥匙,出了子弟一小就是小卖部。钱母不在家,就去食堂吃饭,说是照顾,也就是让钱晴和周皓时不时去看看。

    钱晴满口答应,转念一想,又给钱雨支招。

    “姐,我给你联系个采访吧。”要知道,黄家人现在就是那被逼到墙角的鸡。要是找倩倩再碰壁,后面大概率就是污蔑钱雨了。

    这年头报纸电视都办的热火,尤其是报纸,现在的报纸样数也多,尤其激光照排技术推广之后,印刷行业的革新让报纸印刷的成本大大下降,街头小报也多了起来。

    就拿这次的粉条事件来说,不仅仅是省报进行了报道,还有一些小报纸也进行了转载。传播的范围很广泛。

    钱晴自从跟老丁搭上线开始做宣传,对这些事情就格外敏感。

    黄家人自然是没有什么门路,但是耐不住钱雨生意场上也有竞争对手啊。万一谁盯着钱雨的错处,把什么瞎话往报纸上一登,岂不是被人将了一军。

    钱雨听妹妹这么一说,本来要拒绝的话就说不出来了。

    她也就是粉条厂刚成立那会儿,被市里发了一个奖,是作为个体户拿的。现在她的副食公司开的热火,但做人低调,知道她的事迹的还真没几个。要是真被黄家人泼了一身脏水,她也没地方说理去。

    “……能行吗?人家不会说我爱现吧?”

    钱晴给她打气:“这叫什么爱现,这是咱们的闪光点被人发现了。你等着,我找人联系联系,先给你的群众基础打一打。”

    挂了电话,钱晴就拨通给京市制片厂的牛主任,之前提供的百来套戏服,让两边的关系维持了下来。尤其是钱晴提供过来的衣服款式,什么时期的都有,有的款式看上去十分亮眼,连牛主任都想自己留下来穿。

    一分钱没花就有这种效果,牛主任别提心情有多美了,连领导都夸她办事靠谱,找到了这种又大方又好说话的合作方。

    两边的关系一直维持的很好,先是牛主任给钱晴介绍了省电视台的关系去打广告,接着就是钱晴给牛主任介绍了老丁的几个小弟过去当演员。

    钱晴打通电话就寒暄了几句,顺带问了问那几个小年轻的表现。

    牛主任赞不绝口:“那几个都是人才!那个机灵劲啊,别说我了,就是导演都赞不绝口!”

    钱晴也觉得与有荣焉,这几个小年轻也算是她介绍过去的,真要是表现不好,她还要头疼这几个人的安排呢。

    “那就好,他们年纪小,您也多费心。”

    牛主任一点都不觉得费心,这几个小年轻混过几年社会,什么人都见过,扮什么像什么。而且不光是演技好,还贼会来事。这个组跟完,导演都点名说下次演戏还找他们。

    寒暄完毕,钱晴这才提起正事。

    当然了,话说了一半,没说自己是想先下手为强,预防黄家人闹事。而是跟牛主任从钱雨的事唠起来,听得牛主任一肚子火。

    “这还讲不讲理?都离婚了还要扒着人家不放!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一家人!”

    “就是说啊,所以我才想问问您,有没有什么渠道,能把我姐的事讲一讲,最起码也不能让人泼脏水吧。”

    钱晴倒是想让她姐上电视,但是去年年底,省电视台那边说是改制了,往后就是自负盈亏,这一改,人员变化就大,连老丁都搭不上关系,她以前上的那个节目也被喊停了,所以钱晴这才直接找上了牛主任。

    牛主任也不含糊,电视台的关系没了,她还能扯上省报啊。

    几个电话下来,再加上钱雨的事迹也足够让人瞩目,省报痛快的刊登了一篇关于钱雨的个人报道。

    报道传开半个月,钱雨得到消息,说是黄三平人没了。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68/68218/11111030.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