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


  京城的学习氛围变得空前浓厚起来,  尤其是礼部上交了公办小学的具体章程后。

  不收学费,不分出身,入学年龄限制在六岁到十五岁,  头一批启动的公办小学是两所,分别建在南城和北城,而这两所学校目前拟定的招生人数都是两千。

  名额有限,  考试录取。

  此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京城传开,有幼儿园的先例在,百姓自然相信公办学校的可靠性。

  幼儿园头一年的招生名额是九百人,  按照年龄分为三个年级,  此后每一年的招生名额都限定在四百,区区四百个名额,  报名的人却有好几万,因为不限制籍贯,报名的不只是京城人,还有不少直隶人。

  无论是什么年代,  ‘免费’总是颇具吸引力,免费入学在如今就更有吸引力了,  要知道对寻常百姓之家来说,  读书是极其奢侈的一件事情,  单是束脩就能拦住很多人家。

  胤祉所建的幼儿园,之所以一开始便有那么多百姓为自家孩子报名,  还要得益于女子医馆建立起来的好名声,  不然一般人也不会放心自己的孩子和皇室子弟在一起念书,  谁不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欺凌呢。

  女子医馆的名声为幼儿园开了路,  而幼儿园的名声也为公办小学开了路。

  住在南城平安胡同九岁的沈兴,  已经从幼儿园结业两年了,入学那一年他六岁,因此被分到了大班,只一年便结业了。

  沈家不能算是平安胡同里的穷人家,只能算是中等,不过平安胡同位于南城最偏僻的角落,住在这里的人家都是穷苦人家,沈家也不例外。

  念书这种事儿,可以说跟住在平安胡同里的人没什么关系,沈家也不例外。

  只是沈兴有一个在客栈跑堂的叔叔,当初报名幼儿园,便是沈兴的叔叔主张报的,全家人拿出小半的积蓄把沈兴送到学堂念了两个月的书,这才让沈兴通过了入读幼儿园的考试。

  读书的那一年,沈兴便将在学堂那两个月的束脩全都挣了回来,幼儿园不收束脩,早晚两顿饭都是在家里吃,也就笔墨纸砚需要花银两,但他都是买最便宜的那一种,花销不大,却还能往回挣,每个月每个班都会有一次总评比,排在前三名的奖励文具。

  他每个月都排在头名,奖励的文具只给自己留下了一支笔,剩下的全都让叔叔卖了补贴家用。

  结业两年,幼儿园学过的东西他从没有忘记,每天他都会用毛笔蘸了清水在青石板上练字,也会给自己出算术题做。

  叔叔说,会认字算数的人,更容易被客栈雇佣做跑堂。

  幼儿园里的先生说,字写得好,算术题做得又快又准,将来是有可能通过衙门的考试做小吏的。

  今年大街上那么多招收小吏的布告,且不限制出身,只看考试成绩,更是让沈兴充满了希望,他甚至都已经在攒钱准备买一本《大清基础律令》了。

  再有四年,他便能去参加小吏考试了。

  可当他听到‘公办小学免费’的消息后,还是诚亲王让朝廷办的,心里边又升起了更大的希望。

  ***

  太和殿之变的两个月后,康熙已经有精神批折子了,密折也好,经内阁转过来的明折也罢,一本不少的被送到乾清宫。

  地方上送过来的奏折还和往年差不多,多数是请安的折子,剩下的那些也是老生常谈,要么是当地出现了大案,要么是天公不作美,又出现了旱情或是水灾,诸如此类,和往年区别不大。

  可京官们的折子就和往年大不同了,吏部送上来的折子是有关小吏的,各个衙门公开招收小吏,而且是只看成绩,不论出身,光是这个改动就已经够大的了,吏部还打算为这些小吏组织统一的‘培训’,吏部尚书马武草拟了一份小吏考核标准递上来,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户部烧钱烧得厉害,可国库不减反增,因为这两个月老三已经抄了四家了。

  兵部的折子最多,有资格上折子的几乎都上了,老三在朝会上提议全军大比武,这些折子全是围绕大比武所提的章程和意见。

  刑部近来办了好几件案子,都是和贪污有关的,呈上来的折子也是贪污案的后期处理,按照律令,这几个贪污犯都该斩的,但刑部提出了新的处理意见,想让几个贪污犯劳动赎罪,如今工部那边正缺人手,雇佣百姓还需花银两,贪污犯劳动那不是应该的吗,一文钱的工钱都不用给。

  康熙不知,什么时候朝廷大员也需要吝惜几个人的工钱了。

  工部的折子全是汇报进程的,水利工程的进度,两处公办小学的进度,几处路段修理的进度,还有关于新材料的实验进度……总之是烧钱烧的厉害。

  礼部的折子就一件事儿——公办小学,招生的章程刚折腾完,如今又开始折腾着招先生了。

  国子监提出要让学子懂得民生艰辛,上折子要求去跟着工部去乡下修路。

  康熙知道老三能折腾,不是束手束脚之人,可也没想到这么能折腾,他要批复的折子比往年多了两三倍,其中还多出来一部分弹劾的折子,都是弹劾老三的。

  关键老三弄的这些东西,有些他都是头一次听说,以至于有时一份折子要看很久,才能下笔去批复。

  弹劾老三的那些折子就更别提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什么暴戾恣睢、不敬圣人、胆大妄为……

  光是批折子,康熙就能从天亮一直批到天黑,若不是太医劝告他不能过于劳累,天黑了他也能熬着夜批。

  但大病过一场的人知道躺在床上养病的滋味儿,到了他如今这个年岁,就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拼了。

  每批半个时辰的折子,就要起来在屋子里走一走,中午用过午膳,还要去御花园走走,天蒙蒙黑时,就不在乾清宫里围着折子打转了,而是起驾去后宫,去几个老人那里歇着。

  表妹,秀外慧中,颇有才情,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在承乾宫,他总是能同表妹相谈甚欢,倒比年轻那会儿更能聊到一起去。

  荣贵妃,性子还一如往日,即便老三如今担着监国重任,荣贵妃仍旧还是那副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的模样,成日里的不是听太监宫女说书,就是琢磨养生,待在荣贵妃的钟粹宫,总是能让他感到平静。

  宜妃……发福了,年轻时也是艳冠后宫的美人,如今是胖美人了,吃东西愈发没什么节制,晚膳能当着他的面啃掉一个猪蹄。

  康熙刚开始还挺不习惯的,爱妃突然就没了仙气,大概是他也老了,开始念旧了,瞧宜妃如此,居然不觉得粗鄙,倒有几分可爱。

  德妃是个慈母,老四抱给皇贵妃养着,德妃只能将一腔的母爱都放在十四身上,亲手为十四缝制衣物,忧心十四的起居,作为一宫之主,甚至会亲自下厨给十四熬汤送过去。

  有这样的慈母,也难怪已经开始御前听政的十四还是一副孩子模样,不像十三,只比十四大了两岁,可几年前就已经退去稚气了,跟着废太子在朝堂上搞事。

  康熙都已经有精力批折子了,可却还是让老三监国,连大朝会都由着老三主持,一则是因为废太子谋逆案还在调查中,老三来动手给废太子和十三定罪,总好过他这个皇阿玛动手,二则也是因为他的身体劳累不得,老三处处铺摊子,还铺得这般大,若是撂挑子撒手,他这把老骨头还真顶不住。

  还有最后一点,老三在朝堂上处处安插人手,又问他要了京城那么多军营的指挥权,还有老大几个帮衬着,一旦跟老三翻脸,恐怕废太子之事会重演,且事态会比曾经的太和殿之变更为严重。

  在不能确保一击即中之前,他就不能跟老三翻脸,或许老三这个兔崽子就是知道这一点,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一边在各个衙门搞改革,甚至弄了个公办蒙学出来,一边大大咧咧的把全部的折子都送到他这边来,明折、密折概不关心,卯足了劲儿在京城搞事,都不曾关心地方。

  老二已经废了,这两个月康熙也曾考虑过让老三来做新太子,可老三身上的毛病属实太多,性子莽撞冲动,还过于耿直,眼睛里不揉沙子,就连后院老三都是不合格的,至今后院都只有董鄂氏一人,孩子也就只有一儿一女。

  康熙不去新人那里留宿,反而总是宿在几个老人宫中,也是打定了主意要将身体养回来,要么好好掰一掰老三身上的臭毛病,要么就换一个更为合适的储君。

  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他在和老三的较量中稳站上风才行。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76/76127/11111028.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