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直郡王都已经打算把他和福晋的命根子送过去了, 自然对老三要筹建的幼儿园甚是上心,一口气给老三推荐了十几位武师傅。
擅长拳脚功夫的,擅长熬炼筋骨的, 骑术一流的,刀法出众的……
都是直郡王为自己儿子准备的武师傅,只是还没来得及用上。
人选都很不错, 其中有几位,胤祉瞧着名字都觉得眼熟,只是请来教小孩子,到幼儿园来当老师, 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按照胤祉的设想, 幼儿园还处在寓教于乐的阶段,武学方面, 学几套简单的拳法也就差不多了,完全没必要在幼儿园就加码。
“幼儿园又不是上书房,都是些不到六岁的小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再稍微学习东西就足够了。”胤祉可没打算让这些小娃娃们在幼儿园卷起来,“我之所以想建这样一所学堂, 便是想着让弘晴多接触同龄人, 并没有打算让他在这个阶段能学多少东西。”
正是抱着这个目的, 他连学费都不打算收,只是招生名额是有限的, 贫寒之家的小孩子, 能考进来的概率很低, 胤祉没有统计过京城百姓的文盲率, 可也知道一定高的吓人, 家中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小孩再聪明,也很难通过入学考试。
胤祉见大哥是打定主意准备把弘昱送进来,不得不提醒道:“幼儿园建成后会公开招生,完成报名的小孩子还要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被招进来,趁现在还有时间,不如让大侄子多准备准备,争取自己考进去。”
后门不是不能开,只是最好不开,胤祉也希望这所幼儿园可以更纯粹些。
“这么点儿的孩子就考试?”直郡王讶异道,弘昱上个月才刚刚学写字,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不是笔试。”胤祉解释道,“背诵诗词文章、简单的算数题,到时候会有面试的先生打分。”
他也会在一旁盯着的,毕竟将来这些可都是他儿子的同窗。
直郡王点了点头,不光准备回去把算术课给儿子安排上,诗词文章也要多背一些,争取考个头名!
闻风而至的不止有直郡王,还有五贝勒,同样问了入学考试的内容,准备回去就给儿子安排上。
“小九和钦天监的西洋官员熟,我让他帮忙给弘昇请一位算术先生,侧福晋平日里倒也有领着弘昇念《论语》,不过一直没正经开蒙,看来还是要请位先生。”
那倒是也不必,胤祉默道,幼儿园的入学考试还不至于卷到这种程度。
“三岁小孩的入学考试能有多难,你别把它想象成书院的入学考试,不需要这么……夸张,你和弟妹平日里多教教就行了。”
弘昇离三周岁的生日还差两个月呢,没正经开蒙才是正常的。
皇阿玛对儿子们拔苗助长,那也是等到六岁之后,而且皇阿玛是真的有皇位给儿子继承。
“我哪有时间教他。”五贝勒撑着一双眼睛看向三哥,如今他一个月有二十七天都要去内务府当差,就只有三天在府里头歇着,哪有功夫教弘昇。
有功夫教也不成,他在上书房一直都是垫底的,如何教儿子,肯定是要给弘昇请几位学问好的先生。
他在上书房垫底,那是因为他长到八岁,都没人教过他汉语,皇阿玛也不希望被太后抚养过的他是个出类拔萃的,他这也算是奉旨垫底了。
但弘昇不同,他希望弘昇能够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一个能够在学业上名列前茅的人,跟他这个阿玛不一样。
胤祉忙着哄儿子、筹办学校,丝毫不知,因为一个尚未建起来的幼儿园,京城已经悄悄卷起来了。
直郡王给自家儿子请了上一届的状元汪绎做开蒙先生,五贝勒家的长子,开蒙先生也是状元出身,如今在翰林院做侍讲学士。
有这两位带头,开蒙先生的标准直接被拔高了。
翰林院的大人们,隔三差五就被邀请去做开蒙先生,能开口邀他们的,基本上都是皇室宗亲,地位显赫,手里头也不差银子。
翰林院是清贵之地,出了名的钱少事多,但这里面的大人们前程远大,没有几个人会为了银子去给三岁孩童开蒙,当然,若是龙子凤孙那就另当别论了。
皇氏宗亲虽然也流有皇家的血脉,但已经不能算是龙子凤孙了,像简亲王世子雅尔江阿便请不到愿意给他家小孩开蒙的翰林院官员,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官位不高、出身不好的二甲进士里选。
京城品级不高的汉臣,突然就成了香饽饽,有不愿意给几岁小娃娃开蒙的,但也有大把的人愿意,毕竟银子是真香,皇室宗亲给银子给的都很痛快。
底层官员大搞副业,中层官员默默围观,高层官员满头雾水。
诚亲王和纳兰明珠憋了半天,结果就这?
是诚亲王太废了扶不起来,还是纳兰明珠太老不中用了?
看来索额图虽然退了,但太子的储君之位还是稳稳当当。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九阿哥处置了刑部的四名官员,因为这四名官员的品级都在正三品以下,也并非太子党的人。
直郡王的大刀挥到一半,就被纳兰明珠拦住了,兵部左侍郎耿额暂时不能动,留着日后有用。
有什么用处,直郡王不知,但也把‘刀’放下了。
十阿哥如今在工部待的时长已经和七贝勒不相上下了。
这些细节几乎没有人留意到,全都被诚亲王准备筹建的学堂吸引住了目光。
选址在南城的学堂还在修建,招生简章就已经贴遍了京城的各个街道,这也是许多人忙着给自家幼童请开蒙先生的原因。
先不说这所学堂能请来什么样的先生,单是和皇孙一起上课做同窗而非伴读,就足够有诱惑力了,别说那些皇室宗亲了,就连太子党的成员,不少都跟着动了心。
诚亲王这么大的动静,万岁爷不可能不知道,可这位不曾言语,有了经验的众臣也不敢贸然弹劾,上次那么大的阵势都被压下来了。
收揽人心的方式万万种,给三到六岁的幼童开学堂,这路数实在让人看不懂。
太子这会儿也说不清是失望还是庆幸,但他让索额图致仕这一布棋是走对了,老三如此沉得住气,若他不往后退一步,皇阿玛是不会安心的。
不知不觉间,老三收了不少兄弟在身边,倒是他这边,朝臣虽多,在民间支持他的士子也不少,可唯独没有皇阿哥。
既然皇阿玛忌惮他在朝堂上的势力,那他可以暂时收拢在朝堂上的势力,转而补缺别处的短板。
老四如今除了户部的差事,是什么都不愿意再管了,一心一意在府里头种田,毓庆宫这个月还收到了四贝勒府送来的花生和甜瓜,据说都是老四亲手种的、亲手摘的。
老四不愿意掺和他和老三的事儿,那他也不勉强,反正兄弟多的是。
除去跟了老三的,再除去老四。
老七可用,老八就算了,皇阿玛前脚把安郡王的外甥女赐给老八做福晋,他若是后脚就收了老八,那就是在跟皇阿玛打擂台了。
十二,虽然文武皆不出众,也不被皇阿玛看重,但有一个好舅舅,托合齐是他的人,而且就算不看在托合齐的面子上,十二也比老七更合适。
毕竟他不需要老七在朝堂的影响力,相反如果收了已经在朝堂上办差的老七,很有可能触动到皇阿玛那颗敏感的心。
十二比老七合适,十三比十四合适。
十三的出身比十四差,但性格比十四强,文武也跟十四相当,就连在皇阿玛那儿的宠爱,两人也是不分伯仲的。
他不需要一个出身好的皇阿哥跟随,十三比十四合适多了。
***
七月二十五日,十三阿哥的生母,庶妃章佳氏病逝,原本一个没有品级的庶妃病逝,对除了十三阿哥以外的皇阿哥来说,并无影响。
但章佳氏病逝的第二日,被万岁爷追封为敏妃。
庶妃什么也不是,敏妃就算是皇阿哥们的庶母了,庶母去世,需守孝百日,就如同当年平妃过世那样。
这守孝的流程大家都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除了至亲之人,一般也不会完全遵守守孝的规矩,但是不能吃荤腥这一样,就根本守不住,不过面上的规矩还是能做全的,比如……不剃头。
孝期里的许多规矩在胤祉看来都是没必要的,但有一条他相当喜欢,那便是孝期内不能剃头。
不剃头就意味着脑门上能长出一层密密的头发茬,短一些是板寸,长一些就是寸头,虽然不够平整,但也比光头好看。
每到这时候,平日里喜欢戴帽子的胤祉,除了上朝,基本上都不会再戴帽子了,他实在太怀念脑门上有头发的日子了。
自从整顿过内务府之后,胤祉和十三的关系便疏远了许多,如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丧母的十三和两个妹妹,只能嘱咐老五让内务府多上点心,无论是敏妃的丧仪,还是三个弟弟妹妹的日常起居,都更周全些。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76/76136/11111043.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