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七百七十三节 爆炸性,挑战
面对着这一爆炸性的建议轰然炸响在殿中,忍不住相互交头接耳的重臣们都有些彷徨无计,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冯紫英却是略感惊讶之后也有几分沉思之色,似乎是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提议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落在顾官乔三人眼中,却是滋味复杂。
他们绝不相信冯紫英事先会对这一“变故”一无所知,徐光启这等宛如内阁中的隐形人角色,今日竟敢在大朝会上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最强音,简直不可想象。
这里边难道没有冯紫英的唆使和打气?想一想也不可能。
这真是彻头彻尾就是冯紫英一手炮制的一桩“意外”,但这个意外带来的巨大冲击却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面对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顾官乔三人,徐光启此时内心一样紧张无比,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慌,而且要有条不紊地把后续的程序走完,只有这样,才能在程序上毫无瑕疵,避免日后可能生出的风波来。
现在这几位脑袋是一下子被打懵了,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事情,但是只要慢慢缓过劲儿来,他们就会立即寻找出很多对策来延阻,甚至是制止这样一个同样相当疯狂的举措。
现在他就是要利用顾官乔三人在法理上无法阻拦自己的提议,同时也要给对方三人一个错觉,那就是这只是自己的一个宣泻不满的临时性举措,而冯紫英也没有可能获得成功。
只要能让他们内心因为这一点而产生一些犹疑,让这样一个程序走下去,那么后续就算是他们三人中谁想要反悔反对,也都来不及了。
“若是诸位殿中各位没有异议的话,这内阁中只怕也没有其他人合适,我便主动请缨担任这一轮推举投票的主持人,……”
徐光启不给众人太多思考的余地,而且他也说得在理,这内阁五人中,顾官乔仨人都是第一轮候选者,也算是利益相关者,自然不能充当主持人,冯铿则是本轮投票的当事人,更不能充当主持人,也就只有他这个敬陪末座的阁臣来主持了。
挥手一示意,早已经准备停当的左副都御史刘思诲看了一眼还处于惊骇震撼之中的顾秉谦,而另一位右副都御使马士英更是满面红光,立即把早早收罗起来的玉圭重新分发了下去。
玉圭发了下来,也就意味着第三轮的投票不可避免,这个时候顾秉谦、官应震和乔应甲也在紧急地思考着这样一个巨大变化会带来什么?
这当然不可能是徐光启的临时起意,但是之前以三人的人脉和耳目都没有听到半点冯紫英拉票的声音,这说明也不是冯紫英与徐光启蓄意预谋。
如果是那样的话,顾官乔仨人相信再怎么都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不可能毫无觉察。
如果早早觉察冯紫英有阴谋,那这一次推举的策划方案也不可能这样搞,甚至可能就直接变成三人投票,淘汰得票最少的,然后再由前二人对决,得票多者为胜者,直接为首辅,彻底斩断冯紫英的可能。
正因为三人都没有绝对把握,所以才会用了这样一个冯紫英的建议,但是现在看来却成了冯紫英“偷袭”的机会。
但同样这也是冯紫英的一次冒险,他的基本盘加上他自己也只有五票,就算是岭南、西南士人支持他又如何?也不过区区八票,距离二十一票相差太大,根本不可能有机会。
不过顾秉谦和乔应甲却觉得这可能是冯紫英的一种“示威”,或者说展示实力。
如果岭南、西南士人都真的齐齐汇聚在冯紫英的麾下,那么拥有八票支持的冯紫英就真的压倒了官应震一头,成为朝中一座谁也无法忽视的“山头”。
无论是顾秉谦还是乔应甲当选首辅,那也都不得不考虑如果冯紫英要竞争次辅的话,自己该如何选择?
瞄准次辅之位,实际上就是为下一任首辅做准备,但即便如此,也都让顾秉谦和乔应甲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虽然他们也承认冯紫英这么做在情理之中,一个不想当首辅的阁臣就不是好阁臣,但问题是冯紫英才三十岁出头啊,这就算是五年后,他当首辅,也才三十七八,这个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一点的时候了,他们现在更为担心的这一轮冯紫英的“实力展示”可千万别出什么差错。
虽说理论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意外,顾秉谦和乔应甲都立即盘算了除了这已经附议的八票外,冯紫英还可能“意外”得到哪些票。
比如曹于汴这一北地的“叛逃”票,因为不满乔应甲没投乔应甲的票,但也没有给其他人投票。
比如吴道南,因为不满顾秉谦而没有和江南士人保持一致投了弃权票的。
还比如最末尾的贾化,据说和冯紫英是有些瓜葛的,种种可能都存在。
不过没听说冯紫英和曹于汴有多少交道,曹于汴不至于这么荒唐去给一个才三十出头的家伙投票才对。
而吴道南更不可能,在顺天府时一个府尹一个府丞,两人相处并不融洽,面和心不和,准确的说冯紫英风头压倒了吴道南,相信没有哪个人会高兴。
至于贾化,乔应甲其实也知道冯紫英和贾化这两年日渐疏远,贾化已经隐隐成为了顾秉谦的班底了。
除开这三票外,还有谁?
顾秉谦和乔应甲都在交换着眼色,最终却都望向了官应震。
最大的变数来自于官应震。
官应震已经败了。
或者说,如果爱惜颜面的话,官应震都应该要考虑退隐了。
作为湖广士人的首领,作为本届内阁的次辅,他却在这一次票决中惨败,得票远逊于顾乔二人。
而且从现在西南、岭南士人选择了冯紫英作为他们的代言人来看,湖广士人的策略也失败了,官应震没能赢得非主流士人的心。
这种情形下,冯紫英代表的冯系异军突起,已经超过了湖广系(楚党)的势力了。
如果湖广士人全数都把票投给了冯紫英,那么这六票加入进去,那冯紫英得票可以陡然增加到十四票,如果再加上曹于汴、吴道南和贾化这几票大家都不是很确定的票数进去,那冯紫英得票就有可能超过十七票了,虽然距离过半依然遥远,但带来的挑战性就骤然增加了。
因为这意味着冯系、非主流系(西南、岭南)、湖广系这三支合流,已经压倒了单独的江南系和北地系士人,他理所当然可以选择和谁合作了,甚至还能在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哪怕是他当次辅,只怕那个首辅也会当得相当难受。
官应震当然感受到了来自顾秉谦和乔应甲的目光,但他此时内心却是说不出迷茫。
之前他确定了自己失败之后便不再约束湖广重臣们的投票态度,郭正域和熊廷弼便投了顾秉谦一票,其余人都彻底弃权,可现在面对对冯紫英的投票呢?
官应震可以肯定,柴恪、杨鹤、郭正域这三人只怕是要投冯紫英的,杨涟和熊廷弼则不好说,自己的态度呢?需要重新改变,要求他们投或者不投冯紫英么?
纠结彷徨。
他需要搞清楚自己未来何去何从。
一旦投了冯紫英,而冯紫英又真的胜出了呢?
相较于顾秉谦和乔应甲还在觉得冯紫英不可能得票过半,官应震却没有他们那么强的信心。
一旦湖广士人都投了冯紫英,冯紫英就拿下十四票,加上徐光启这一票,就十五票了,另外六票看起来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但官应震觉得冯紫英仍然是有机会的。
像工部左侍郎李之藻,这人和徐光启关系尤为密切,而且与冯紫英很多在格物上的观念一致,都在积极推动未来科举要加入格物内容,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但官应震却知道。
另外官应震还知道江南士人中其实凝聚力很弱,顾秉谦表面上是江南士人领袖,但是这是在没有其他选择的前提下,一旦有了可以取代者,那就不好说了。
冯紫英虽然出身北地,但是看看他身边的人,潘汝桢是安庆人,傅试是金陵人,两个核心幕僚,汪文言徽州歙县人,吴耀青徐州人,再加上其三房妻室,沈氏、林氏都是苏州人,薛氏是金陵人,全数来自江南,而且众所周知其与江南商人的关系尤为密切,不亚于山陕商人,开海之略更是赢得了江南商人的欢心,这种情形下,谁敢说这这十多个江南籍重臣中不会受到影响?
同样,反过来他的北地出身也会影响到北地籍重臣的态度。
就算是乔应甲对北地士人控制力强,但是乔应甲太过强硬保守的风格一样也有很大副作用,那些对乔应甲作风不太满意的北地籍重臣亦有不少,只是平素不敢表露出来,但这个关键时候呢?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93/93454/759020166.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