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宗室的问题(求订阅)
第263章 宗室的问题(求订阅)
只是怎么开源节流呢?
开源的事情朱由校目前已做了许多,如商税、关税、盐税等等。
刚才计算的时候,汪应蛟并没有把关税跟盐商的保证金算进去,如果算进去收入必将再次增加,故而暂时不需要开源了。
至于节流呢,自己已经很是节衣缩食了,就连宫里的日常花费都减半,甚至自己结婚的钱都是从内帑出的,丝毫没有花户部的银钱。从他这儿做得已然是够本了,还得需从根本的朝廷度支上下功夫。
一个是兵饷,一个则是宗室俸禄。
兵饷还好,至少花了以后还能得到回响,哪怕有人定会从中吃空饷,但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对朝廷也算是忠心。
而宗室这边呢,光人都有十数万之多,大的藩王骄奢淫逸,比如福王,他的爷爷万历皇帝极其疼爱另待他,结婚时就耗财上百万两银子。
等福王就藩时,神宗又怕他吃苦,更是一次性就赏赐了他两万顷(两百万亩)土地的田租。
河南的田不够,就从山东湖广凑,又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都给了福王,还有河南的盐店专营专卖权一并赐予了福王。
每每想到此事,朱由校极其来气,且不说之前朕贵妃一家是如何欺凌光宗的,就说这么多银钱给了福王这败家货有什么用?整日骄奢淫逸,于朝廷没有半点益处,最后还不是被李自成点了天灯,家财尽数便宜了李自成。
他的儿子弘光帝朱由崧在南明政权岌岌可危,清兵大军大举来袭时,居然还在醉生梦死、犬马声色,有心选秀女?真是丧了他老祖宗的脸,也断送了大明最后的一缕残息,至此彻底熄火。
除了福王以外,其他大的藩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占据土地上万顷,很多握有一些专门的特权。
比如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二十六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等等。
虽大的藩王壕气冲天,小的藩王宗室可能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好多都吃不饱穿不暖,举债度日。
因此朱由校早就想改一改这日渐靡坏的革宗室制度了,只惮之前帝位不稳,如若随意对宗室动手,非议甚多。而现在权力已然稳固,那宗室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哪怕现在不做,至少可以提前谋定布局了。
看到皇帝一时眉头紧皱不得舒展,貌似觉得宗室花费弥多了,还在汇报的汪应蛟赶紧开口道:
“陛下,每年一百五十余万两其实还好,之前户部可能较为困难支出,但现下户部略有盈余,还是可以支撑的。今日只要再等盐商的保证金交上来,朝廷可再获千万收入,今年盈余便更多,这都是依赖陛下圣明之功啊。”
“汪尚书此话差矣,宗室之弊朝廷早就思之,万历二十年,神宗皇帝就曾下旨说到宗室禄米花费甚多,想要每个布政司都商讨数额,以为定额,不管每省的宗室数额为多少,但禄银是一定的。
此诏既下,当时内阁也多有商议,相信在场的人也知道此事,但现在看如何呢,那时算下来说宗室人数约为六万人,俸禄银定额为一百一十二万两。
至此将近三十年,人数早已逾超十五万,俸禄银也涨到了一百五十六万之高,根本没有定额,如此下去可如何是好?臣怕以后宗室子弟越来越多,俸禄银也会不断拔高。
各地的大藩王的赏赐田、自养田、王府田积年月累下来多至数万乃至十数万顷,土地跨府连县数不胜数,还垄断着当地茶税、盐税,宗室子弟又在本地肆无忌惮,破坏地方秩序,还请陛下明察。”
朱国祯看到汪应蛟这么说立马来气,他长年在地方为官,对于宗室利弊最为了解,在他看来虽然朝廷花费的大头在于边事,但宗室问题绝对是一大顽疾,不能不以正视。
在场的个个都是聪明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呢,只是有些人性格刚直,即使知道这个问题很棘手,说出来皇帝定会生气发难,但还是抑制不住的敢说敢言。
朱国祯就是这样的人,他直言进谏,根本不怕皇帝生气。殿内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个也是这种纯臣谏官,此人便是赵南星。
“朱阁老所言甚是,宗室问题不可不察,其实宗室的人数还好,长年累月下来,土地兼并最严重的便是大的藩王宗室,地方官府对他们也束手无策,农民除了交朝廷赋税以外,不仅要再交一份藩王的田租,还要遭受藩王府吏的剥削。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但西南、西北的盐税大都被藩王一方把持,若长此以往,朝廷的盐法、茶税怕也很难在其地实行,那朝廷如何行开源之策?”
赵南星此人十分刚烈果敢,见朱国祯说了,他自然也不惧,直接站出来声援朱国祯。
他的弦外之音没有那么直接,知道皇帝对财税之事极其上心,因此适才采取了迂回战术,话里话外只点藩王对于朝廷财税好处不多,至于其他的反面皇帝如此聪颖机智怎会不明晓呢。
看到二人连番表态,朱由校心中一点也不惊讶,藩王的事情他自己都很有意见,更不要说他们两个了。
“陛下,亲亲之尊莫过于本朝,只是宗室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还是要从长计议,不然定会让天下人觉得陛下不顾血脉之情,有损陛下仁爱之名。”
见朱国祯等人表态,叶向高见状也出言声援起来,他当过内阁首辅,宗室之弊他怎会不知其严重。
但这个事情不是像南直隶对付欠税士绅那么容易,毕竟都是皇室血脉,牵扯甚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你们说的这些问题朕是知道的,朕也一直深感忧虑,正如叶阁老所说,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朝廷要好好商议,既要节约开支,也要妥善照顾好宗室,这样吧,以后找个机会,专门讨论此事。”
朱由校见这么一番争论,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宗室问题确实根深蒂固,现在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了,还关系到民心、朝廷威望、财政等各个方面,必得从长计议。
不管如何,改革宗室之事已经在他心中挂上号了,定要好好盘算一下。
见皇帝定了基调,众人也不再争执,纷纷拱手附议。
“宗室俸禄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跟财政有关。这半年下来,经过不断整治,朝廷的收入骤增,能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正所谓开源节流为财税之正道,朝廷不能只是开源,还要节流,不然有再多钱也不经花。此事尔等还要慢慢商议,拿出一个章程来,交给朕过目。”
宗室问题暂时压了下去,话题又回到了财政问题上。
“臣等明白,回去以后定跟户部商议此事,一些不必要的花费能省则省。”
<div class="contentadv"> 刘一燝闻言就站起来表态,皇帝身体力行有目共睹,这种事情户部也应该牵头搞一下。
“嗯,这种事可以搞,但朕有几个要求,第一是不能为了节约而节约,官员的俸禄本就很低了,不要因为朕的一句话,无故减去他们的补贴,降低他们的待遇。
第二是不能随意裁撤机构、淘汰官员,许多官员都是仰赖朝廷为生计,哪怕要裁撤,也要理由充足,确有必要才行,尔等可明白?”
“臣明白!”
朱由校看着拱手的刘一燝,表示放心的看了他一眼。
他心里清楚,要节流绝对不是从官员身上节流,他们越穷反而会越贪,如果自己因为要十几万两银子就大面积地裁汰官员,那留下的官员绝对会心有戚焉,怎么会一心为自己做事呢。
这边刘一燝刚坐下,叶向高貌似欲要建言,便瞅准时机站起身来拱手道:
“陛下既然要行开源节流之术,那臣有一言想要说说。”
“叶阁老但讲无妨。”
“我朝以农立国。朝廷也深知农乃国本,但之前因为战事,被迫在正赋上面加征过辽饷,因此陛下登基以后,深感忧虑。
于是开源之法都没有加征正赋,而是选择加征杂税、盐税、关税,但臣想之,这些税额无不与商贾有关,与其说是盐税、关税、杂税,还不如说是商税呢。”
朱由校闻言确实有道理,这也是他一贯的思想,说白了向商贾等开刀,而不是向农民开刀。
“爱卿所言甚是,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乃国本,不可轻动,那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因此与其说是杂税、盐税,确实还不如说是商税。”
见皇帝赞同了他的言语,叶向高俯身颔首,随即又开口道:
“臣常居江南,素来知道我朝商贸之事远甚于前朝,海内外商贾趋之若鹜,获利甚大,百姓因商而富者比比皆是,乃至江南出现轻士重商的现象。
只是与相反的是我朝商税之低历代罕见,乃至出现了民间商贸冠绝前代,朝廷却丝毫不能从中获利,因此陛下会加征商税正是为此。臣每每思之,觉得陛下所做确实合乎实情,但也欠妥。
依臣之见,士农工商,无贵贱之分,四者皆为朝廷子民,那就不能有所偏视,既然朝廷现在要增加商税,那就应该保护商贾发展,朝廷不再可随意欺凌,官吏更不能随意压榨,不然臣怕这般重税,会导致百业凋敝,人人视商为畏途。”
此话一出,朱国祯、汪应蛟、赵南星等人顿时扭头望向叶向高,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丝惊讶跟佩服。
对于商业、商贾的看法,东林党内的意见既统一又有分歧。
比如他们都赞同朝廷应该重视和体恤商业,特别还认为,士农工商都可以被视为本业,四者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对传统的四民分业和等序的大胆否定,哪怕在这个时代都是很先进的。
但在朝廷设置商税的问题上,众人又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应该罢商税,比如左都御史高攀龙针对朝廷加征商税的行为很是排斥,觉得加税是掠夺百姓之财,不是朝廷的生财之道。
但是叶向高却对他这个看法很是反对,他久在朝廷任职,自然知道商税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不能轻易废除。
他认为朝廷可以征税,但不能胡乱征税,必须要明码标价,摆明税率,征收过程中也要杜绝行贿中饱私囊,还要保护商贾的合法利益。
这个做法引起了朱国祯、赵南星等人的共鸣,特别是要保护商贾不被欺凌这一条,许多人已经在实践了。比如赵南星、朱国祯、高攀龙等人在老家的时候,就多次出面保护过工商行户免受税官亲属虐害。
只是他们这种可以向商贾征税,但要保护他们利益的看法,在现在看来太超前了,许多浙党、齐党等对其不是很感冒,特别是浙党,作为江南士绅利益的浙党,他们自然认识到商贾的重要性,却宁愿加征正赋也不愿意加征商税。
因此这段时间里,赵南星、朱国祯等人就一直来找刘一燝、叶向高等人商议,看能不能让皇帝不要盲目加征商税,约束下税官,切莫竭泽而渔。
没想到叶向高这次趁着皇帝讨论开源节流的时候,直接把此事提了出来,不得不让他们暗暗佩服赞许,但也让刘一燝感到了一丝忌惮。
叶向高说完后,感觉被说到心坎里的赵南星等人不禁痴痴望向御座上的皇帝,只见皇帝用手放到膝盖上,食指似是在思索般地在膝盖上点动。
这让他们几人不由得忐忑,猜不透皇帝此时的心思,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古语有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叶阁老说的甚是,既然要对商贾增税,那绝对不能竭泽而渔,不然百业凋敝,不仅对百姓无利,对朝廷也无利。”
见皇帝出言首肯叶向高的话,不仅叶向高的心思当下大定,东林诸人也心中猛然一喜。
“陛下圣明,士农工商皆本,没有贵贱之分,朝廷既然可以重视士农,那也可以重视工商。”
赵南星闻言立刻开口称赞起来了,他心中对于皇帝越来越满意了。
“呵呵,朝廷既然要征收商税,那就不能一味盘剥商贾,还要保护他们,不如内阁联合户部、刑部等人共同商讨一个关于保护商贸的条例出来,最后再交给朕来看看,如果合适就颁行天下!”
朱由校没有接赵南星的话,虽然他同意赵南星的话,但朝廷中认同这句话的人还是占少数,他身为皇帝不能当下表态,否则很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于是出言让他们直接去行动,弄出一个保护商贾和商贸的条例出来。
求订阅,求月票!
(https://www.reed81.com/chapter/2291/2291817/11600193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e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reed81.com